女人,一定不可以窮 (八)

誰的人生不是千瘡百孔,好多人在2019年活得不容易,甚至艱難險阻。

2019年迎新年的時候,人們普遍不是這樣認為的,直到進入下半年,越來越多樂觀的人紛紛繳械投降。2019年帶給更多的人的不是驚喜,是驚嚇,那種求安穩的心態都會崩潰的驚嚇。

人,會無緣無故死掉;錢,會無緣無故蒸發掉;2020年的人們,很多要收拾2019年的心情和未解決的殘留局面,2020年的劇本,其實早就寫了一大半了。不過,把事情想得壞一點不是壞事,起點低一點也不是壞事,心態別繼續壞就好。

那麼2020年又如何?各家媒體、評級機構、投資者已做了許多風險預測,當下看得到、未來想得到的各種風險包羅萬象,如美中貿易戰、全球債務水平、美國衰退陰影、某國經濟疲弱,乃至英國退歐、法國黃背心運動、美國政府關門等,都是影響未來的潛在風險。

即使在現實中很慌亂鬱悶焦躁,依然要做好那個自己,把自己抽離出來,不至於沉浸在現實,不可自拔,入戲太深。而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本來歷史發展都有一定規律可循,都怪妳們不夠有智慧,猜不中首尾,踩不對節奏。

此時,聰明的投資人或許轉念一想,如果30年最慘已反映前景趨暗,未來預期也大致符合預測,那麼當前豈非已充分反映了未來風險,接著就該否極泰來?

萬事萬物皆有靈性,是自然,就是禪,一種不以高低貴賤分類的,去社會化的,無分別心的平等境界。千百年來,人性並沒有怎麼變,美好的、醜陋的,都還在。

但外在面貌可以發生巨變,人依然富有創造性,可持續的進步能力,把低谷當成最好的能量儲藏時空,新的週期便會開始。2020年更要記住一個詞,叫勇者勝。

那麼妳怎麼投資2020年的自己呢?

香港的投資者普遍沒有長期投資的習慣,最希望快進快出,一年翻好幾倍的那種。兩三年以上的投資基本上都很難忍受。反觀外國市場中成熟的PE/VC,往往具有長期投資的觀念。例如早年投騰訊的南非的Nasper,從騰訊2004年上市之前就開始佈局,直到2018年才首次減持。這14年的馬拉松所換來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而這些具有長期投資眼光的背後,往往是一些富豪的家族基金,甚至是主權基金。這種級別的資本才能理解投資的長期性以及潛在巨額回報的對等關係。

很多時候,社會階級上的固化和差異,並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個人眼界和選擇的不同。讀書和終生學習,是我們每個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識、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徑。

Becoming Warren Buffett》是HBO2017年拍攝的關於巴菲特的紀錄片,是目前最接近他真實生活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裡,巴菲特坦然褪去自己身上眾多的光環,展露了的自己最真實一面。生活中不過也是一個平凡的老人,非常的平易近人,影片裡的大部分鏡頭,都獻給了巴菲特的家人,回憶他的過去,以及記錄平常的生活。比如說巴菲特每天早上上班時,會開車路過麥當勞買一份早餐,帶到辦公室後享用。他的桌子上也一定擺放著一杯可口可樂。

他在上班路上打趣的說道:如果今天公司股票價格升了,我就買42的套餐;如果股價不好,哈,那我就買38的。

但是這部紀錄片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一個人一生如果想要獲得過人的成就,註定與讀書和終生學習形影不離。

他從小就開始閱讀和學習所有與股票投資相關的書籍。在他讀遍了父親所有的收藏後,他來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在書本的海洋裡求知若渴的閱讀。

巴菲特說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而終生讀書和學習,更是巴菲特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和信仰。

巴菲特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都是獨自一人的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的度過的。他每天會按時起床,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沒有智慧手機,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和一桌子攤開的報紙。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時光靜靜流逝,他從年輕人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六十年如一日。關於巴菲特讀書之多這一點,他的合夥人Charlie Munger格曾經評價過:「我這一世人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而Warren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

看完這部紀錄片可能要失望了。巴菲特並沒有提供什麼點石成金的致富秘訣。與之相反,一個人只有嚴於律己,長年累月的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堅持終生讀書學習,才能享有隨之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財富。

我們也許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出生和階層,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讀書和終生學習,為自己塑造一個優秀的人格,實現個人的提高和階級的突破。

我們看到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呢?如何佈局下一個十年、二十年。

只要有7成的勝算,就可以投資。一般人要等到9成把握再去投資實在太晚,而我們的企業得塊爛地,往往6成把握就開始投資,這時候風險比較大。我們看到一個投資機會,往往是投資成功失敗概率各占一半的時候就開始不斷地琢磨、分析,等到有7成把握的時候,就可以下注投資了。


投資成功概率達到5%就可以。自從2000年身價跌去99%從零開始之後,日本首富孫正義18年來投資回報率高達43%,但是成功率呢?大概只有5%。也就是說,孫正義投過幾百家企業,成功的也就是幾十家,還包括Yahoo, Alibaba這樣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雖然5%聽上去不高,但是一般人的投資成功率可能連1%都冇,所以能夠做到5%,裡面還有幾間好野,就足以成就一番事業。巴菲特的好搭檔曾經說過,如果把他們投資回報率最好的那20%的股票拿走,那他們的業績幾乎是慘不忍睹。

只要出現了商業趨勢,新的技術,而自己又沒有能力做好,那麼最好以最快速度把它買過來,或者說與人結盟,把它拿來就用。如果能夠贏得時間,付出代價是值得的。

Life’s too short to think small,人生苦短,一定要抓住機會幹大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