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滅中產階級?
以前讀歷史時候有一本書,Jon Van Der
Kiste寫的,是研究英國1688年Glorious Revolution之後300年社會各階層的變化的。
英國社會是通過將中產階級不斷貧困化來提高國家整體素質的:一次又一次,英國中產通過自身努力來到了社會中層,他們躊躇滿志,對自己的能力和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然後這種樂觀情緒就像一股洪流把他們裹挾著推送到一個谷底,時代的泡沫中,泡沫破滅後,他們又回到社會底層。
中產是政府最麻L煩的一個群體,除了食飯疴屎,全無本事,整天罵政府,覺得自己賺得少。不敢創業搏一把,天天想著R著數,要呢要老,還貪,低價股票不敢買,拉高了就飛撲上去,買完跌了罵政府,升了就覺得自己眼光准是股神,在資本家的角度,不就是一群羊生羊太,不劏妳劏誰?
所有發達國家都是一個不斷培養和消滅中產的過程,每次當把中產階級都搞得冇錢了,就又可以開始積極發展,給妳新的動力積極向上。所以妳應該隱約明白,為什麼中產返貧一定會出現。只不過很多國家其實採取的是政府主導的漸進式方式,手法相對溫和。
1997年前的香港十大財團,郭炳湘三兄弟、李嘉誠、李兆基、嘉道理家族、汪穗中、郭鶴年、郭令燦、施懷雅、馮國經,十個裡面,有七個主業在房地產和酒店。剩下的三個,兩個做跨國貿易,只有汪穗中做摩打。香港四大家族,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全是房地產商。整個香港就分成兩部分:食老本,與被食中產。
香港人買樓叫上車。有了樓,就上了財富的車,沒有樓,就上不了車,只能站在一旁觀望,被食中產這四個字,更適合妳們。
全球都沒辦法承載一個龐大的中產群體,因為社會資源是有限的,全部對物質需求越來越高,怎麼可能支撐得起呢?
所以,進入現代社會,每個國家的政府都不能讓他的人民有錢,不僅要讓他們冇錢,還得讓妳們欠一身債,資本家和政府聯合起來,總有辦法讓妳欠更多的錢,2008前主要是樓按加按,後期是消費主義洗腦,晚晚看到可憐的阿葛扮女人,邦民的P Loan貸、財仔、P2P都在快速增長。學生貸款,信用卡,車貸,房貸甚至還給窮人專門發行了不用現身網上貸,不管自己和家裡經濟狀況如何,先透支未來的錢買了再說已經深入人心。上次金融危機就是因為次按搞出來的。
要是妳手上有一百幾十萬,對大多數人來說,哪有進取心? 要是想辦法整死妳,800萬買套200呎,三十年貸款,每個月就欠銀行兩萬八,是不是充滿了危機感,妳能不努力嘛?中產?只有欠一身債,才有危機感,才會踏踏實實的打工。
消滅中產很簡單,四個手段,一是加稅,二是通貨膨脹,三是給妳機會,讓妳覺得哪裡都有錢賺,每一次泡沫興起,媒體都會推波助瀾,直接火坑裡。結果基本都是中產埋單;四是金融危機,歷史上每次危機受傷最重的都是中產。
加稅不能加太狼,加的太狠,有錢佬都先跑到英國了,財政支出不能減,就只能找中產去要,最近法國為有什麼黃背心的刁民上街鬧事,就是因為加稅富人跑了,中產稅更重,只好上街。
在美國,花樣就更多了。
危機的例子就不用說了,經歷過08年的時候都知道當時多慘,記得 《Big Shot》電影裡講過,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中,總共有5萬億美元消失不見,包括養老金,房地產,401K退休福利,存款和證券;800萬人失業,6百萬人無家可歸。
《Big Shot》記錄了四個事先預測到危機的人,當他們提前預測到了危機即將到來,首先就嘗試說服身邊的人。但當一個彌天大謊即將被戳破的時候,所有參與者的第一反應不是逃跑,而是極力維護。不巧,這是個席捲了整個社會的風暴,所以那些少數派,面對了整個社會的質疑。
尊敬的人不相信你,妳的朋友不信任你,甚至妳的家人也認為妳癲了,而且不斷疊加的泡沫似乎一直在用事實證明,錯的是妳。
妳的聲音越大,遭的白眼越多。
中產階級是一個很尷尬的位置,想當老細當不上,想執紙皮,不夠阿婆眼明手快。全世界所有國家通行的做法是聯合資本家,收拾中產階級,因為沒人會同情中產,底層人民聽了中產痛徹心扉的衰鳴能笑死,我是公屋窮L,跑贏妳班中產。
當然,政府和資本家聯合整治中產,這事只能做不能說,全世界沒有政治家會說,我就是要劏妳們這群傻人,大家都是以另外的形象展現自己的關懷的。
從中產滑落,那麼妳也只能怪自己水準差,經驗不足,信了柒鹅衰波,抬頭看天,低頭看路,中產的問題在於,只知道往前走,努力奮鬥卻看不清方向,每次都跳到別人設定好的陷阱裡。
畢竟中產這種動物,惰性很強,天主教說,人有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饕餮,淫欲。
這是真正的人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