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能,為甚麼香港不能(二)
諗都冇諗過,日前呢篇《新加坡能,為甚麼香港不能》的小文,竟然在《蘋果InvestMan》會廣傳,靚女編輯話收貨,執多劑喎,整夠兩篇俾妳又點話吖,Easy汁。
早年,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曾在內部郵件中論及,新加坡的成功主要來自為印尼貪官及商人洗黑錢,引發軒然大波,並因此從大摩辭職。好多嘢,知就好,何需講?Too Simple, Too Naive,Zara老闆20年間成為世界首富?靠賣衫?咪咁儍啦。
具體說來,新加坡希望通過建構七大支柱來支撐自己的金融中心夢想:國際性資產管理中心、債券中心、證券及衍生品交易中心、外匯交易中心、保險業中心和離岸金融中心。任務達成,放心交棒,2022年接下坡總理的就是他當年在MAS的得力助手王瑞杰(Heng Swee Keat)。
2012年,Facebook的聯合創始人之一Eduardo Saverin,在公司上市前放棄了美國籍加入坡籍,此舉可為其省下多達1.44億美元的稅開支。Eduardo Saverin 是一名巴西企業家。他與小馬等人一同創辦了Facebook。截至2011年1月4日,他擁有百分之5,價值12億美金的股份。
不過有啲又長又口臭嘅,梗係唔方便在蘋果登啦,這個李氏小島,除了吸引咗Google,吸引咗大眼妹,連Dyson都要將總部遷冊過去,在新加坡的發展歷程中有兩個最重要的時間節點第一個是1965年獨立,第二個是1997年金融風暴,完全體現咗一個領導係幾咁重要,看到香港之沉淪,李光耀在棺材都會彈起身。
1965年新加坡獨立,利用亞洲十字路口的區位優勢,發展航運、轉口貿易、造船及煉油等行業,從而成功晉身亞洲四小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以吸引買方資金為定位,輔以稅收、立法等各種激勵措施,成功打造轉口金融平臺。從轉口貿易到轉口金融,加上新興金融中心的興起,新加坡在每一領域已超越香港,並有看齊瑞士的趨勢。
早年,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曾在內部郵件中論及,新加坡的成功主要來自為印尼貪官及商人洗黑錢,引發軒然大波,並因此從大摩辭職。好多嘢,知就好,何需講?Too Simple, Too Naive,Zara老闆20年間成為世界首富?靠賣衫?咪咁儍啦。
如今,隨著全球富人財富規模的急升,新加坡顯然已經提前於這一趨勢下成功卡位,從亞洲美元中心發展為離岸財富管理中心,2013年,新加坡金融機構的在資產管理規模已達1.82萬億坡元,僅居瑞士之後。
就在15年前,時任副總理兼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主席的李顯龍曾親自出馬,對外宣傳新加坡「私人銀行中心」的概念。
李顯龍拼圖其中,以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為兩大業務點的資產管理中心,成為了重中之重,李顯龍本人掛帥,並組織了金融業界人士、諮詢顧問、政府官員等精英成立金融工作服務小組,討論如何進一步擴大新加坡的引資能力,同時進行透明有效的監管。
此外,新加坡對富人的吸引力度也更勝一籌。儘管根據研究機構Wealth-X的資料,新加坡本土的億萬富翁數量遠低於香港,但在這個國家既沒有遺產稅,也沒有資本利得稅,稅制簡單,且投資換居留權的門檻較瑞士低很多,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流動富豪(一半時間在國外度過的富豪)。2007年Jim Rogers宣佈定居新加坡,2009年,李連杰也入籍新加坡,當然少不了占家。
2012年,Facebook的聯合創始人之一Eduardo Saverin,在公司上市前放棄了美國籍加入坡籍,此舉可為其省下多達1.44億美元的稅開支。Eduardo Saverin 是一名巴西企業家。他與小馬等人一同創辦了Facebook。截至2011年1月4日,他擁有百分之5,價值12億美金的股份。
避開與香港的正面競爭,以戰養戰,也可贏取寶貴的備戰時間。站在今天比對兩座城市,二者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擁有類似的法律體系,同樣開放的市場氛圍及法制基礎,二者演化路徑卻有出入。香港的投行業務及證券市場優於新加坡,而新加坡人更擅長於財富管理。
王瑞杰一接下李家王朝,香港更死快啲,香港的問題,恰恰是我們毫不珍惜眼前所有的,反而一直妄想要一些虛無飄渺的東西,我們最大的優點是「遊戲規則清楚明確」,適合追求物質生活滿足的Somebody和Nobody,如果是對社會充滿批判的還是別來玩了,因為遊戲規則輪不到你去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