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正的可怕的地方在哪兒?(五) ---- 冇咁易侵妳玩
2019年春節期間去國外觀光的某國遊客大致為700萬人,日本的人氣名列第二。目前還沒有公佈具體訪日國人的數字,但參照2018年10月國慶連休時的訪日人數,估計今年春節期間應該有70萬人以上去日本觀光旅行。
短期到日本觀光後,一般傻仔比較大的感觸是,日本的商品豐富,價格相對低廉。有Business Sense的人立即會想到從日本進口商品,拿到某國來賣。
投資的人則會想到去日本投資一些工廠,品牌,保證產品能夠穩定地出口到某國,做個Deal,應該是個不錯的買賣。港燦一般會諗諗,在日本買一些房地產也不錯。
也確實有不少人這麼做了。不論走電商的路子,還是正式的進出口,讓不少人賺到了錢。新的想去日本做買賣、做刁、搞投資的人,他們和日本企業稍微接觸之後,對日本企業決議一項業務之繁瑣、耗時之長,有時會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想給日本企業投資、找相關的企業,不能說難於上青天,但至少不是易事。港日在技術觀點、企業概念上完全唔同,並非因為一個有市場、一個有技術及現成的產品、一個有錢,就能一拍即合。
在商業上實現日港互補,其實很難。
在商業上實現日港互補,其實很難。
到日本後,遊客看到的是日本商品極大豐富、設計人性化、價格實惠。相關的商品開發、生產,日本比某國早幾十年,商品國際化進程同樣也比某國要早幾十年。這早生出來的幾十年,讓日本的消費非常成熟,如果單純靠價格、靠模仿其他國家的設計、靠大量生產,不足以在日本實現商品價值,讓消費者消費。
看似一個簡單的商品,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環境里,如果沒有一些特點的話,絕對賣不出去。企業形象不好,產品質量差,日本媒體就會動用全部力量驅除這樣的產品和企業。
一個遊客走進日本,能夠接觸到的日本商品,應該不至於很爛,除了一些騙人的華人導遊、學生推薦的產品另當別論。
某國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極度需要日本的相關商品,幾乎不用特別選擇,只要將日本的產品拿來,就基本上能賣出去,互補的關係十分明確。
但是像在國內那樣,先讓廠家交產品,90天或者120天以後付款,這在日本是絕對行不通的。
就算是拿著Cash過去,用先付款的方式買斷對方的產品,日本企業也會考慮賣還是不賣?一旦把手頭的產品賣光了,日本消費者買不到自己的產品,那企業自身是否還能在日本生存下去?儘管買家在當下一口氣買了很多,但今後會不會繼續購買?拿到某國後會不會用較低的價格傾銷,造成自己產品形象的低劣化?日本的商家、廠家會考慮很多,最後不一定因為先付款就肯把東西賣給你。
看似一個簡單的商品,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環境里,如果沒有一些特點的話,絕對賣不出去。企業形象不好,產品質量差,日本媒體就會動用全部力量驅除這樣的產品和企業。
一個遊客走進日本,能夠接觸到的日本商品,應該不至於很爛,除了一些騙人的華人導遊、學生推薦的產品另當別論。
某國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極度需要日本的相關商品,幾乎不用特別選擇,只要將日本的產品拿來,就基本上能賣出去,互補的關係十分明確。
但是像在國內那樣,先讓廠家交產品,90天或者120天以後付款,這在日本是絕對行不通的。
就算是拿著Cash過去,用先付款的方式買斷對方的產品,日本企業也會考慮賣還是不賣?一旦把手頭的產品賣光了,日本消費者買不到自己的產品,那企業自身是否還能在日本生存下去?儘管買家在當下一口氣買了很多,但今後會不會繼續購買?拿到某國後會不會用較低的價格傾銷,造成自己產品形象的低劣化?日本的商家、廠家會考慮很多,最後不一定因為先付款就肯把東西賣給你。
日本企業的做法給了某些圓滑的在日華人一個很大的機會,越是日本廠家怕的,這些人就越這麼做,直到仆街為止。
反正這麼做的人,也沒有想一直幹一種產品,他們見呢期興什麼就做什麼,能接著再找新項目做。所以,很多時候,想從商業互補的角度做日中貿易,新手可能會相當的艱難。結果他們會發現和日本企業談的時候,很難談攏。
投資做長線買賣,日本企業也難以接受,在日本見過一些尋找投資項目、做刁的投資人,聽他們談在日本的情況,覺得比那些做小買賣生意的人更難。
所以,想做一項長期買賣,尤其是通過投資的方式進入到日本企業內部中去,這個也挺難,咁我哋又點樣做呢?(未完)www.joint-space.co.jp
反正這麼做的人,也沒有想一直幹一種產品,他們見呢期興什麼就做什麼,能接著再找新項目做。所以,很多時候,想從商業互補的角度做日中貿易,新手可能會相當的艱難。結果他們會發現和日本企業談的時候,很難談攏。
投資做長線買賣,日本企業也難以接受,在日本見過一些尋找投資項目、做刁的投資人,聽他們談在日本的情況,覺得比那些做小買賣生意的人更難。
所以,想做一項長期買賣,尤其是通過投資的方式進入到日本企業內部中去,這個也挺難,咁我哋又點樣做呢?(未完)www.joint-space.co.jp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