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隨人心走,再也不回頭



市場經濟,需要規劃,女人一生,更要規劃,30歲的人要要想著如何在40歲退休,40歲的人想著如何在50歲退休,習慣早人一步,早戀,早殘,早洩,早孕,早些收工,現在想早些退隱江湖,終老,早死。不到四十,鬚髮皆白

如果女人一生只有一回合,一條生命線;那麼之前設定的時間是非常恰當,但如果第一曲線只是人生下的第一座山,許多人只上到人生第一座小山峰就開始陶醉眼前的風景,滿足於生活小確幸,慢慢消磨自己的心智和動力。

目標不是終點,只是一個小小的中途站。

我們這一代人有個其他人沒有的精神財富,我們少年時,沒有KTV,沒有雀仔按摩,飽受貧窮但從來沒有感受貧窮,長大之後,心中沒有對社會的仇恨,有對簡單生活甚至簡陋生活的擔當,我們窮過,我們不怕。



香港一切機會窗口已關閉香港的確富過,暴富,大富,城市奢華,精緻,高效,有序

不優秀,怎麼在社會競爭中混口飯吃?
不優秀,父母和老師怎麼會肯定我?
不優秀,就上不了好的學校、公司?
不優秀,怎麼可能吸引另一半呢?

有了些錢,吃喝嫖賭。溫飽之後,再有些錢,買房買車,再有些錢,買女人買藝術品買古董。已非盛時,依舊人流如織,蝗蟲居多,水足色濃,在香港買碗粥的錢,在曼谷點兩菜一湯,在香港畫一個手指的錢,在深圳做足三個鐘送生果盤專車接送。

遊完了米蘭杜拜,羡慕的不是紙醉金迷,而是,如果瞭解自己不是可以打麻雀、做Facial、修甲、打Botox就過一生的女人,還年輕,還有得選,有著骨子裡對自己的要求,那就永遠不要選擇什麼穩定

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她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怎麼對付時間,時間就怎麼對付妳。

每天打開各大財經報刋,近年出現得最多的就是海外物業,房地產的廣告。由歐洲、美加、日本、東南亞到澳紐,每日無之,而其中又以前宗主國英國樓佔多。

脫歐之後,英鎊貶值,大量海外買家,尤其是華人買家的湧入早就引起了英國政府的注意。2017年,倫敦市長Sadiq Khan發佈了一個官方報告,深入調查海外買家在倫敦房產的投資行為。這個調查主要涉及這些問題:搞清楚各國的海外買家占全部投資者的比例是多少?海外買家購買的房產,是不是還都空著?海外買家都買了什麼價位的倫敦房產?

調查資料顯示:從20164月至20173月,倫敦房產項目總共收到118.83億英鎊的投資,其中的絕大多數,也就是109.57億英鎊的投資,來自海外,而海外對倫敦房產的投資占總投資的76%據約克大學資料,海外買家之中,來自香港的買家所佔比例最大,為28%

2019年伊始至今,英國作為全球最佳投資地的表現:

1月,香港金融科技公司Actelligent宣佈在愛丁堡投資,並建立英國和歐洲總部;

2月,螞蟻金服全資收購英國跨境支付公司WorldFirstFT報道,交易價可能在7億美元左右(約合5.5億英鎊)。

美國Citi宣佈,將斥資12億英鎊,收購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金融城的花旗倫敦總部大樓。

猶太人Yakir Gabay旗下的德國房地產公司Grand City出手,買進117套倫敦樓花。

荷蘭殼牌石油(Shell)收購了英國新能源技術公司Limejump

3月,倫敦對講機大樓業主,李錦記斥資4550萬英鎊又買多幾幢大廈,從英國開發商Thackeray Estate手中買下了位於倫敦金融城的三棟大樓。

香港商鋪大王黎永滔斥資1225萬英鎊收購了位於倫敦梅菲爾商鋪和住宅大樓。
香港陳氏家族斥資9000萬英鎊,收購了位於倫敦金融城的地標級寫字樓Monument Place
香港富豪酒店集團斥資2250萬英鎊,收購了位於倫敦市中心黃金地段的寫字樓。

以上投資並未完整統計,但2019第一季度的海外對英投資已經詮釋了專業的投資機構及企業對英國未來的經濟前景是充滿信心。


脫歐大戲告一段落,PM Teresa May已經走人,延期脫歐釋放了市場的焦慮情緒,也讓全世界看到了英國及歐盟對次問題嚴謹和負責的態度(雖然比較糾結和囉嗦)

一些專業的機構,比如Goldman Sachs,已經把英國不脫歐的概率預測提升到了40%,因此,目前全球範圍對硬脫歐導致英國的經濟受到衝擊的擔憂已經明顯降低。

英國本身所具有的健康穩定的經濟基本面現實,又逐步的回到了投資者的視野當中,而專業的投資機構實際上一直對英國的經濟前景充滿著信心。

海外買家在倫敦金絲雀碼頭購置的房產有一半已經出租出去了,一套閒置房都沒有,在東倫敦購買的房產,有70%75%都已經出租出去,一套閒置房也沒有!研究資料顯示,海外買家購買的房產,閒置的數量小於1%,這些房產一係出租,一係自住。

剩女同學C君,現年35歲、任職公關公司總監,為了想增加 Passive Income,一直有當包租婆的夢想。從3年前開始看香港的房產,卻因價格太高、租金太低始終未果;2015年初,她和朋友去日本旅遊時,順便看房子,買下一間位於東京原宿車站步行僅須3分鐘、200呎大的中古屋,總價955萬日圓,按當時匯價計算約港幣70萬元,租給日本人當Studio,每個月收取租金約港幣5000元,換算下來,扣掉税頊回報率約8%

有了日本經驗,剩女同學C又發現倫敦Zone 2,未來房價是值得期待的城市。因為新唐人街在附近,A小姐又買下一間約400呎、22廳、總價近250萬元的樓花。一八年底,已有人叫到300萬元,恰好有人想買她的房子,剩女C就以每298萬元出售,獲利約50萬元離場。


這些在香港窮半生精力也買不起香港樓的85後、90後、95後就是目前海外物業,房地產的主消費群,而接觸他們的渠道就一定要靠社交媒體及手機。

20152018年這4年間,剩女C在海外買了3間房,日本2間、倫敦1間,沽走倫敦之後又打算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買一間100多萬元的酒店式公寓,每年可去免費住12天,回報就有45%。她坦言,短期內日本的2間房子不會出售,當作定存概念,每月都有穩定收入。至於馬六甲是度假屋,還能收租。

現在剩女C可算是財務自由,已不當打工妹,自己安排每日行程,做瑜珈、旅行,偶爾幫有興趣的親朋好友介紹與帶去日本睇樓。海外有3套房,但在香港仍是無殼蝸牛,問她為什麼?

「租金回報那麼低,何不把多出來的錢往更有效益的地方?」

香港的氛圍愈來愈仇富,反中,恐中,逃犯,逼得有實力的人往外跑,這種外逃是很恐怖的「資金移民」,因為會跑去買海外樓,每筆數目都不小,而且既然是不動產,代表變現速度有限,一鎖就是好幾年,通常一出去,就很難再回來了。



因為這些原因,香港的中等收入群體雖然從數量上已經很大,但實際收入和消費能力的進步有限。富人消費飽和不花錢,窮人想消費卻冇錢,中間階層對住屋、政治、教育、醫療等問題有顧慮,這都導致通縮,錢隨人心走,再不再回頭。

這樣吧,妳反正也積聚了一些錢財,也不收集古董,也不包養二奶,也不包養馮姓高官,也不油趾甲,不如買個豪宅,買個京町屋,買個宿舍,買個保險,妳去思考人生,拯救地球的時候,我幫妳看房子,妳玩大富翁。地點:英國、西雅圖、日本、台灣;同學及校董會:Jatin, Igor, Shay, Lawrence、鳳梨酥、Kenji、丹尼斯、小史、Ellen, Big 4William、孖展哥,當然仲有老占。

We are delighted to inform you that we have just launched a new project in Birmingham on our platform. To find out more about both of thes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please download the Project Highlights document here.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