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患者叢生,但藥在哪裡?


根據最新的統計,這裏的同學超過66.34%是女性,都唔知點解。女人們往往特別在乎前半生,很急迫地想當上人生贏家,然後「往後餘生」似乎都在浪漫和自由的感覺裡。

其實,那多半是幻覺。人生豈是如此Easy

談前半生總是優勢資源、贏家和機會的集中地,生命也最享有芳華;而後半生總是風雨飄搖、中年危機、一地彈殼,金銀衣紙,連曾經風光無兩的一線中年女星都要乞求機會,有些家庭還要在資產流失,不幸碰上777DLLM碰上婚姻危機。

但人生與人生之間其實很不一樣,後半生塑造傳奇,似乎更雋永、更牢固,也給了人們很多希望,雖然沒有少年成名,但時間軸其實足夠長,足夠濶,可以四線行車。

近日過世的諾貝爾獎得主炭婆Toni Morrison,就是離婚帶著兩個黑B39歲發表第一本書《The Bluest Eye》,賣得一般般,50多歲才迎來全球贊歎。

有個位闊太同學,我叫佢「蘇富比靚太」,出入只搭頭等艙,又話要去京都,我話爆曬Sorry,佢扭計,我話好啦好啦,叔叔抱抱,妳自己同老公買機票去啦,以下是她的故事。


「我12年前患上乳癌,兩年前復發,10年內動了7次手術,加上20年當空姐的舊患,全身繃緊,痛不欲生。直至有人介紹他給我。

我曾在他的診所,見他為很多病人解決痛症的問題,效果非常好,曾經有一位面癱的有錢病人,去養和醫院群醫束手無策,又不是中風,由於面癱,不停流口水,結果先生幫他治療六天,一切恢復正常,看見他最後一次開懷大笑地離開診所,實感欣慰。

我自己是病患者,明白痛症的苦楚,心想若能幫他推廣一下,令更多人受惠,將是功德無量。

「莊士頓神醫」是中大的藝術系,他絕對有藝術家性格,從不應酬,更不說虛話,是能人異士,一生都很努力鑽研學問。他與媒體關係並不好,據我所知,某報編輯曾是他病人,後來讓他把文章在某報刋登,亦是差不多時間,接受過幾個媒體訪問,但最近某報已很少再登他的文章,只是間中一篇,據知是他從不應酬打關係的原故。作為朋友,這麽有料的人,我想能怎樣幫他一把?」

「痛不欲生?個個香港人都係咁啦,妳幫得幾個?」「比條Link我睇下佢寫乜Q。」

人間患者叢生。除了肉身上的,還有數不清的精神病的病人,777,廢老,懵董,警屍,柒碌,牠們的焦慮日漸增生、包皮變厚,癌症入骨演化成一個粘膩的層層黑心的LadyM蛋糕。


「扮嘢病」出現了。好不容易去挪威看極光,忘發IG定位,Shit
「扮忙病」也出來。清醒時分的每一個小時都得occupied,一晚跑幾場,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才能勉強不被追尾。
「焦慮病」來勢洶洶。不快樂的丈夫,不快樂的媽媽,不快樂的孩子都是同一幅臉書。要為出人頭地戰鬥,要被未老先衰驚嚇,要為Peer Pressure Suffer
「報復社會病」又來了。凡間生靈到魔鬼的距離,只是一條電車路,向孩子揮起了屠刀。

通通有病,病得不輕,但藥在哪裡?關注是藥。視野是藥。內心是藥。


年輕人.在都市叢林裡過五關斬六將,還夾雜著上車、醫療、教育等的委屈,前半生仿佛都被撕裂的痛楚。每天頂著如此墜物,人並不能就地躺倒,一有懈怠傾向便立即湊近燈火,敲響鑼鼓。

生命中,總是有很多必然和偶然。也許是,又需要人挺身而出。這次,會是誰呢?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