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行報告(2019 Q3) ---- 如水一般,開拓視野,打開世界



在奧巴馬時代,美國面對中國的崛起已有了疑慮,奧巴馬喊出「重返亞洲」,但沒有具體行動。這回遇上特朗普狂人,他把口號化為實際行動,帶領鷹派反中健將,大家對中國都有定見。

美中貿易戰開打了一年多,雙方各揮重拳,完全沒有解決的跡象,國際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說:「習近平是開放社會的最大敵人」。

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說:「中國是無情且貪婪的經濟掠奪者,關稅是對付中國的必要手段。」;美國商務部部長Wilbur Ross則說:「美方不反對中國發展先進科技,但反對竊取機密、強迫企業技轉等不當手段。」羅斯強調「智慧產權才是美國的未來」,這段期間,包括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也都對中國今天的集權獨裁體制感到疑慮,

2018年美國總共從中國進口了5395億美元的商品,對中國出口緊僅1203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4192億美元,把這一輪將在今年九月生效的3000億美元,加上累計2500億美元等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加徴行動,除了醫藥及極少數品類尚未雷達掃到,涵蓋率已經高達92.7%,貿易戰已經說可以達到全民皆兵,全面推進的總動員模式。

這次,特朗普不惜惹起美國消費者民怨,對手提電腦,手機,玩具,紡織品等美國消費者最依賴的中國消費性產品再加10%關稅,為了反制,中國寧願踩進資金外逃及股市重挫的險境,讓人民幣兌美元一舉破七

特朗普的蠻和習近平的霸硬碰硬,勢必引起全球經濟恐慌和劫難。美中貿易戰最後一定是人類價值的選擇,這就像1930年代希特勒崛起,最後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結盟,與民主國家展開一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由來。假如中國繼續壯大,必然引發「全球人類關進鐵幕」的疑慮,最後是人類生活體制與價值的決戰,這才是美中貿易戰最深層的問題。

特朗普當選後的自傳中,他提到中國有三個段落:

一,中國經濟非常依賴我們,他們比我們更需要中美貿易,可是我們卻傻傻的,不懂利用這點,經濟學家預測中國十年內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那麼我們做了什麼,能確保與中國的競爭?

二,有些人希望我不要把中國說成是我們的敵人,可是他們就是我們的敵人。他們用低薪勞工摧毀了我們好幾個產業,搶了我們好幾萬個工作機會,刺探了我們企業的情報,偷走了我們的科技,還刻意讓他們的貨幣貶值,我們該怎麼做?

三,我們要利用影響力改變現狀,把情勢轉變到對美國和美國人民有利的位置,第一步就是對中國人擺出強硬的姿態。與中國周旋的時候,我們必須抬頭挺胸面對他們,然後我們兩方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討論怎麼讓兩國貿易更公平。


另一方面,香港反送中引發的抗議形勢不斷升溫,反送中運動已持續百天,港府與北京越趨強硬的態度,讓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在今夏成為天天有衝突的抗爭之城,動搖到中共政權的威信,在這節骨眼,習近平領導班子面對美國發動的經貿戰,更不能示弱,由此看來,美中形勢更有可能從彼此敵對到激烈碰撞,對國際金融市場及全球經濟的殺傷力不用小覷。

今年年底人民幣將進一步貶值至7.2,明年甚至貶至7.3,美國基金界對人民幣貶值如驚弓之鳥,他們提出最悲觀的情現況,如果美國後續對中國進口商品稅率提升至25%,人民幣有機會再貶20%,可能意味着一對八。

人民幣破七是一個訊號,雖然中國人行有意引導人民幣貶值,化解關稅升高的衝擊,但是匯價是一刀雙刃,貨幣貶值若能隨心所欲,問題不大,最怕的是人民幣貶值產生信心危機,觸發房地產大跌的壓力,中國經濟奔馳了三十年,不論工資、消費、房價都已到非常高的基期,一旦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經濟的土石流很容易席捲而至,這才是中國經濟背後的隱憂。


一路看下來,如果從Trump的談話來看,過去一年半來美中貿易交火,這一切似乎都按著劇本在演,他對中國擺出「強硬」姿態,然後是雙方好好坐下來談,眼前雙方劍拔弩張,張力似乎達到最高點,但這也符合川普一向的The Art of Deal,把衝突對立拉升到最高,雙方再坐下來談,也許現在到了轉折的時刻。

面對美中兩國政治強人引發的世界局勢動盪,身為小投資者的我們,除了希望世界和平之外,其實用不上什麼力,但是起碼我們可以睜大眼睛,洞悉局勢,保護自己的資產,以免誤判形勢淪為政經和金融局勢動盪下的犧牲品。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捲入這場戰局,無法完全自身是愛,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市場前景不明,股神巴菲特也傾向保守,旗下的基金第二季賣出超過10億美元的股票,這是2017年以來最大的單季賣出,巴菲特的基金目前持有現金部份高達1240億美元,現在銀彈充足,正等待下一輪出手的機會。

大家不免要問,這場美中交火,最後結局何去何從?全球經濟會出現什麼樣的演變?香港,將失去外人投資信心嗎?身處金融圈,早有人感受到台面下的錢流洶湧:大家開始把資金往外搬。

在一個絕望的城市裡繼續賺錢,可以啊,但能忍到什麼時候?現在每個人都在問一個問題,怎麼結束?許多金融界高階主管或基金經理已開始重新配置自己的資產,將70%流動資產換成美元或其他外幣,甚至開始考慮把資產移動到新加坡或其他境外地區,2019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建議將資產配置再打散,像香港反送中運動的主軸一樣,是Be Water,也就是一代武打巨星李小龍所說,要不被形式拘束,像水一樣可柔軟的適應;也可穿石,意指抗爭要不拘泥於形式,不戀棧。(節錄)

如欲收到完整報告:按此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