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貴子 —— 一碗面200元,中產在這只配窮游


旅行者的圈子里,流行著一個說法:旅遊景色的天花板是瑞士。

然而,這句話還有另一層意思:這裡的花銷也處於頂級水準。瑞士,常年位居世界上生活成本高的國家前列,其貨幣瑞士法郎也是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之一。


雖然生活成本高昂,但蘇黎世同樣被認為是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瑞士每22個本地人里就有1個百萬富翁,人均工資折合超過5.5萬元。如果每個月收入低於2.5萬,就已經可以歸入低收入群體。


如此豐厚的收入,自然帶來了極高的消費水平。在這裡旅遊不僅是眼睛的獨特享受,更是錢包的一場渡劫。去到瑞士,才發現真的會被自己窮笑了。


瑞士沒有小費,幾乎樣樣都貴


有人戲稱,瑞士物價為“全球之最”,此言非虛。


與其他歐美國家不同,在瑞士消費基本上沒有給小費的習慣——根據聯邦憲法,大多數地方的消費價格就已經包含了服務費。你完全不必擔心服務員會因得不到足夠的報酬,而給自己帶來不便。除此之外,在瑞士一切都離不開錢。



在全球知名數據網站Numbeo選出的2023年歐洲生活成本最高的十座城市裡,前八名都被瑞士牢牢佔據。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幾個地方——蘇黎世、日內瓦、盧塞恩、巴塞爾、盧加諾均榜上有名。


據統計,瑞士的物價水平比歐盟的平均水平要高出61.5%之多。有博主曬出了自己在瑞士和德國分別購買相同產品的賬單,價格足足相差2倍。


在瑞士,看見商品價格標籤上的數字,經常會讓人感到心跳加速。我剛抵達的第一天,便感受到了當地高昂物價的暴擊。頭一回走進當地的餐廳,我還以為自己到了一家黑店。


比如,翻開菜單的時候發現:一碗牛肉面就要將近200元,一盤意大利粉超過230元,喝一杯咖啡也要80元,即便只想吃上兩個餃子,咬一口可能就已經吞下了超過100元。對比了多家餐廳後我才醒覺,真心錯怪它了——原來瑞士的餐廳家家都是黑店。



瑞士國旗代表什麼?大部分的錢和少部分的朱古力。


如果想要享用一頓中餐的話,那更是要“大出血”。點上3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家常菜,到結賬的時候就會接到一張巨額的賬單——盛惠600—700元。


除了就餐,在瑞士的每一次出行也是對錢包的巨大考驗。眾所周知,乘坐瑞士鐵路是欣賞當地秀美風光的最好方式之一,它的公共交通以高效準時和體驗舒適而聞名於世。


但由此而帶來的“代價”也非常明顯:購買最便宜的一日交通票,就需花費近400元。要知道,這在瑞士以外的大部分歐洲城市都是月票的水平了。


在這裡搭乘出租車,則更加昂貴。全球機場出租車預定平台 Taxi2Airport的調查結果顯示,瑞士的出租車費用在全球範圍無可匹敵——以每公里平均價格為衡量標準,高達175元,幾乎是第二名日本的2倍。




如果你攜帶行李,還要額外支付一筆費用。除非你打算把行李留在當地,獨自流浪。


如此高昂的物價,讓收入豐厚的瑞士人民也無法忍受。有瑞士人就諷刺說,高物價是幫助他們保持身材的最佳減肥計劃,反正工資永遠都趕不上物價飛漲的速度。


坐在蘇黎世的湖邊,一位本地人就坦然向我們透露瑞士普通人的生存之道——放棄餐廳,回歸自家廚房。只因這裡但凡是坐下有人提供服務的地方,價格都貴得離譜。到了週末,他們寧願自駕一兩個小時到鄰國城市採購食材,也不願隨意下館子。



富得低調的瑞士人


如果你認為富裕的瑞士人無須省錢,那就大錯特錯了。


有規律地開車去鄰國採購,早已成為瑞士人流行且稀松平常的事。有些上班族為了降低生活成本,甚至會主動選擇去周邊的法國或者德國長期居住,寧可每天兩次跨國境來回奔波,也不願承受當地的高物價。


走在蘇黎世最繁華的班霍夫大街上,你很難會看到穿著一身名牌招搖過市的當地人。反而,街頭那些身著普通衣服散步遛狗的人,或是在超級市場里仔細挑選價廉物美商品的,都有可能是隱形的富豪。


在瑞士的一些生活類論壇上,就有很多關於去鄰國邊境的購物指南,事無巨細,包括行車/換乘路線、到哪裡停車,以及在哪裡購物更划算等。


坐落於德國與瑞士邊境上的小城康斯坦茨,每年都會迎來一波波專程前來購物的瑞士人。儘管需要驅車數小時,但幾乎大半個瑞士的居民每年都要來這裡購物至少一趟。


除了物價差距,在這裡購物還可以享受歐元和瑞士法郎的匯率價差。此外,由於瑞士未加入歐盟,只要一張購物單上的數額超過一定金額,瑞士居民還可以在康斯坦茨享受退稅的政策優惠。


這些居民專程前來購買的,並非什麼特殊的物品,而是一些簡單的生活必需品。德國工商聯合會的調查顯示,瑞士人對於洗發水和沐浴露的需求常年高居第一。在這裡,專門銷售衛生洗滌用品的超市開了一家又一家。



如果趕上“黑色星期五”或者聖誕節的前後去,則能見識一片人山人海,集體激情消費的壯觀景象,絲毫不亞於國內任何一個頂流景區。


就算收入豐厚,瑞士人一樣習慣了精打細算過日子——去超市購物都會自備購物袋,出門得常備水瓶。


朋友之間相互往來,大多只會送一盒巧克力或一瓶葡萄酒或幾支鮮花。如果贈送一本畫冊,就已經算得上是“不同尋常”的禮物了。


即便邀請客人到家裡做客,主人家也絕不會張羅豐盛的菜餚,而是“量肚做菜”。他們待客宗旨就是:寧吃七分飽,絕不剩飯菜。


如果實在不夠吃,最多就再臨時煮些通心粉,並配上簡單的醬汁。到最後,大家不僅要用麵包將盤中的殘羹刮盡,還要把盤子舔乾淨。只有這樣,才配得上是一個真正的瑞士人。


再精緻的中產活動到了瑞士,也得老老實實地呈現樸素模樣。日常熱愛徒步的瑞士人,常以“阿爾卑斯山的山民”自居。徒步者為了省錢,經常都會隨身帶著一大包肉腸,餓了就到附近的燒烤點燒柴生火,吃上幾根,然後就繼續上路。



瑞士國民無處不在的精打細算之風,讓政府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處處精打細算。對任何公共工程的建設,瑞士人都是本著實用的原則,能省的絕不多花一分錢。對於那些錦上添花,瑞士人更是完全不屑一顧。


2007年,巴塞爾市政府就曾經計劃改造市中心老舊的音樂廳。可是在改造方案公佈後,馬上遭遇了市民如潮的反對聲,理由很簡單——新音樂廳“太大,太貴”。


到了瑞士,才知道自己吃不起飯


出發之前,我就曾特意問過身邊到訪過瑞士的朋友:當地有什麼值得推薦的美食?結果出乎意外,大部分人竟然都答不上來。


因為能在這裡吃飽已經算是不錯了,再想吃好點?那價格實在是不敢想。貌似再擅長發掘美食的“老饕”到了瑞士,也無計可施。



芝士火鍋雖被譽為瑞士國菜,但其實就連很多瑞士人自己也覺得,這道菜在美食界根本不值一提。


它裡面既沒有名貴食材,更不存在特別的做法,只是把奶酪與白葡萄酒、大蒜、姜和辣椒等調料在鍋里煮熱融合在一起,製作成濃郁的芝士醬汁,用小塊麵包蘸著吃。再奢侈點也就是搭配肉腸,並配以法國麵包或生菜一同食用。


剛吃下去的時候,還會覺得新奇有趣,但架不住多吃兩口就膩了。吃慣了中國的火鍋之後,再嘗試瑞士的火鍋,只能在心裡默念:原來這也能叫火鍋?


搭配乾巴麵包的除了芝士,還有餐廳付費的水。千萬不要以為跟在國內一樣,一坐下就會有服務員馬上端來一壺滾燙的茶水。


這裡無論是瓶裝水還是氣泡水,即便是只想喝一杯自來水,也得要做好乖乖掏錢的準備。此時也只能安慰自己:沒有辦法,飯總是要吃的,錢也是得省著用的。


鑽進超市解決吃飯的難題,就成了旅客在瑞士大多數時候最經濟的辦法。當然,每一個曾在瑞士窮游台灣人,肯定都不會忘記當地超市裡的網紅烤雞,它幾乎是救星。



儘管它的味道平平、肉質偏柴,但作為在瑞士難得一見能夠符合口味的食物,更何況價格只需要5—6瑞士法郎,我已經很難在它身上再挑出什麼毛病了。,


在瑞士當地購買一個普通的鱈魚包就要6.9法郎,而超市的烤雞才5.45法郎。在瑞士的幾天,我們幾乎把雞腿、雞翅到整只雞,都吃了個遍。以至於回日本之後的一段時間,看見雞都忍不住打顫。


若是實實在在想要改善一下伙食,尋找麥當勞或者漢堡王這樣的快餐店,可能是最好最實惠的選擇了,儘管吃個基礎的套餐還是要忍痛花掉將近100元。


以至於在看到價格將近三位數的“窮人餐”時,只能在內心默默告誡自己:瑞士很好,賺多一些錢再來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