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投行 —— 人均年薪400萬的PAG太盟投資 (二)
2013年底,太盟投資以250億日元,投資位於大阪的日本環球影城(USJ)。當時,USJ剛因執行董事森岡毅的萬聖節策劃,從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對旅遊業的重創中絕地翻身。
USJ的其他股東包括高盛、韓國私募安博凱(MKB Partners)、美國私募Owl Creek Asset Management等。USJ獲得了康卡斯特旗下的NBC環球(NBC Universal)授權,在日本運營環球影城,二者就收入進行分賬。2014年,該影城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開幕後,遊客人數持續增長。2015年底,NBC環球以15億美元購入USJ的51%股權,2017年再以23億美元收購剩餘49%股份。有報導稱,太盟投資2017年以12.5億美元退出,4年賺取了約9.42倍收益。
2022年8月,全球疫情中,太盟投資又一次抄底日本主題公園——豪斯登堡。
太盟投資還參與了日本REITs(J-REIT)市場的投資。太盟投資招股書披露,其持有Takara Leben Real Est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TLREIC”)管理人Takara PAG Real Estate Advisory Limited的30%股權。2017年9月成立的TLREIC,主要投資日本房地產、房地產租賃權及信託收益權。
2024年6月,有消息稱,太盟投資以7.75億新元向豐樹信託收購了位於新加坡核心商業區的一座寫字樓Mapletree Anson,這是新加坡近兩年最大的辦公樓交易專案。
太盟投資的不動產投資聚集於日本,或與其偏好抄底受壓資產的操盤風格有關,日本存量市場的特徵與之更為契合。而2020年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從突飛猛進的增量階段向存量時代演進,太盟投資也積極在此佈局,大有將不動產投資重心從日本轉向中國之勢。
投資策略酷似黑石
太盟投資不僅股東有黑石集團,其投資策略也酷似黑石,以瞄準時機抄底受壓資產的“狩獵者”風格著稱,在業內,其被稱作“亞洲小黑石”。
權威媒體PERE(Private Equity Real Estate,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公佈的《2020年全球私募地產機構Top100榜單》顯示,太盟投資以66.5億美元位居第19位,黑石集團集團居首位。
截至2021年底,太盟投資不動產板塊的資產管理規模已增至90億美元。其旗下主要有兩隻房地產基金:Secured Capital Real Estate Partners(簡稱“SCREP”)、Real Estate Partners(簡稱“PREP”)。前者資產管理規模為52億美元,已募集7期基金;後者管理規模為22億美元,已募集2期基金。
此外,其還管理了獨立管理帳戶(Asia Select)、日本增值型物流基金(ICPJLV)、日本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J-REIT)以及數位基礎平臺FLOW等產品(表2)。
在資產類型上,太盟投資很大比例投資於辦公樓,但也涉及物流地產和住宅專案。
太盟投資的不動產業務大本營在日本。僅SCREP和PREP兩項產品計算,其在日本市場的資管規模有50.14億美元,占全部不動產的比例超過55.71%。加上ICPJLV和J-REIT的管理規模,這一比例勢必更高。
2011至2021年,太盟投資的資產管理規模由80億美元增長到470億美元,同期,不動產的資管規模組合占比卻由2011年的34%,震盪下滑至2021年的19%。近年加碼中國不動產後,這一組合的資管規模占比或有上升。
在不動產基金圈,黑石集團、喜達屋資本、橡樹資本等私募均以“狩獵者”風格著稱。太盟投資與之類似,主推“並購—增值—退出”的商業模式,即以低於重置成本的價格,收購高品質的資產,在解決公司問題、改造提升價值後,再溢價出售獲利。
據太盟投資披露,其依靠這一模式,在多個專案中獲得了不錯回報。
例如,2015年10月,太盟投資啟動日本大阪的Passat項目,將其物流物業的廢棄工廠改造為現代物流物業,解決了坡道卡車通行通道和裝貨碼頭以及地面負荷等問題。該項目最終比預期提前7個月撤資,實現了26.7%的淨內部收益率及2倍的回報。
2018年,太盟投資收購了韓國首爾一棟16層的辦公樓。該物業由於管理不善導致租金低於市價30%。太盟投資以原價8%的折扣買入後全面翻新,使之淨面積和營業收入淨額分別增長27%、109%。2021年出售該項目時,其實現了2.3倍的回報、37%的毛內部收益率。
太盟投資在全球12個主要辦事處共有577名員工。2019—2021年,其員工福利及開支分別為1.96億、3.08億、3.59億美元,按照2021年資料折算,人均薪酬福利開支約400萬元。
儘管太盟投資今年才在國內名聲大噪,但過去10餘年,其在中國不動產市場的投資動作並不少。其看中的標的,既有辦公大樓、購物中心、綜合體,也有房地產基金及REITs等,風格較為多元化。
從可查詢的資料看,上海是其不動產佈局的第一站,悅達889廣場是其最早投資的項目。
悅達889廣場。2013年5月,太盟投資與MGPA聯合收購了上海悅達889廣場專案公司65%股權。MGPA原屬麥格理旗下,2013年被貝萊德收購。
悅達889是悅達地產旗下項目,位於上海市曹家渡商圈。悅達地產的母公司江蘇悅達集團,旗下擁有悅達投資(600805)、悅達礦業(00629.HK,現改稱“悅達國際控股”)兩家上市公司。
2011年步入限購時代,加之2013年前後新房供應量穩增,上海房地產市場處於相對低迷階段。彼時,凱雷投資、基匯資本等外資、港資機構相繼出手收購上海商業資產,太盟投資是這波浪潮中的抄底機構之一。其此番收購,或踩准了悅達地產出於短期融資需求考慮,選擇部分出售資產的時點。
上海企業天地三期。2015年7月,太盟投資與萬科、鐵獅門合作,收購里安房地產(00272.HK)旗下的上海企業天地三期,收購價約35.7億元。據里安房地產主席羅康瑞當時稱,出售資產套現的資金,為推動中國新天地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當時李嘉誠出售內地多項資產,里安房地產、華人置業(00127.HK)等港資機構也有專案出售,太盟投資則從中抄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