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貴子 ---- 為什麼亞洲福建人創業的成功率那麼高
天下武學,出於少林,歸於少林,北京像少林;上海似武當,太極八卦,精微深益,以柔克剛;深圳如明教,起於海岸,淩厲中土;福建無門派,不分邪正,飄零於海島,招式套路,卓然不群,因此,不少在亞洲發跡的教父均是福建人。
為什麼亞洲福建人創業的成功率那麼高?
大家稱呼他做糖王,甚至是亞洲糖王。但事實上,他可以稱作是世界糖王,直接控制了全球2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名下的業務,還包括各種糧油相關的大宗商品,例如麵粉、食油、飼料等等。地產只是其中一個財富來源之一。
他的商業地盤除了大馬之外,差不多輻射整個東南亞以至印度,可謂低調得真人不露相。
而且,他更是大陸油王,大陸的食用油七成也是他的,每年銷售過千億人仔,益海嘉里的食用油粗煉和精鍊廠共24家,特殊油脂生產廠5家,罐裝油生產廠20家,金龍魚、胡姬花、口福、鯉魚等品牌也是他的。
有人將郭鶴年與李嘉誠相比,認為他比李嘉誠還利害?僅僅是坊間傳聞,聽聽而已,不必當真。大家在香港都只知李嘉誠,認為他主宰了香港的商業版圖。但提到郭鶴年,在內地的深耕的實力似乎在李嘉誠之上。
投資和創業,這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是普通人快速改變命運的前題,卻也是普通人陷入苦海的唯一。
它們之間有很多有趣的共通之處,我們會按照我們踩屎和反思的經歷給大家一一盤點。
1.門檻都很低,成功都很少
大家看到的永遠都是誰通過投資賺了很多錢,誰通過創業賺了很多錢,但誰真的通過這些事賺了錢並把錢保住了?
極少極少。
我們們看到別人的時候,看到的永遠是一條線段。如果我們們現在不那麼成功,那麼我們們永遠可以找到那些比我們傻但比我們們更成功的人。當然有運氣因素,但更多的,是每個人的人生輝煌期幾乎不會重合。
當我們們去無差別搜索時,自然可以搜到無數能力低下的人在我們們的搜索期剛好有很多錢。
如果過幾年再搜索,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這個情況,但或許人會微調。再過20年呢?還是會有,但人或許全換了一批。
看自己的人生,看到的是整條線,我們會忽視自己曾經也有過錢,或許未來也有那麼一段可能會有錢。
但看別人時,看到的永遠是一條線段,因為我們們不可能一直追蹤著別人的狀態。
當我們們覺得他做這些事好像也能變有錢的時候,就已經輸了,因為這個結論是錯誤的。
更要命的是,這兩件事的門檻竟是如此的低,這也造就了它們的低成功率。
而投資和創業失敗,往往都不再是歸零起步,而是負重前行。
2.都能改變命運,但方向不定
窮人想賺大錢,往往就只有這兩個方向。但這兩件事既然人人都能做,假如它們竟然沒有風險,那還有人做別的事嗎?
都說資本家把利潤都拿到了自己的口袋,那為什麼我們們還要當員工?為什麼不看看創業三年的公司存活率,不看看公司倒閉後某些老闆的慘狀?
不怕富二代愛花錢,就怕他愛賺錢。這裡的賺錢,就是指投資和創業,跟賭博並稱敗家榜前三,甚至超過黃和毒。
所以如果想改變命運,最好先搞清楚,假如你都沒能在普通工作中超越你的同事,超越你身邊的人,你該如何在創業中超越你的對手?如何在投資中贏過市場?
這個問題你回答不了,你就是成功率裡的分母。
3.都該排除錯誤答案,而非尋找正面案例
投資和創業中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尋找支持自己結論的歷史事件,或者某些據此成功了的榜樣。
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
當我們們說歷史會重複的時候,其實我們們是根據當下的結果,去歷史上找到對應出現過的例子,而得出的結論。
但這個結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當當下的結果不是現在這樣時,我們們一樣可以從歷史上找到對應的案例。
如果我們們決策之時,只是去歷史上尋找我們推斷的結論,當發現歷史上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就據此判斷自己的推斷正確時,我們就已經錯了。
投資和創業,如果要去尋找案例,應該去尋找符合我們的條件但歷史走向完全不同的案例,以此來否定我們的想法,而不應該尋找歷史走向符合我們預期的案例,以此來證實我們的想法。
投資高手和創業高手,都是排除法的高手。
同樣做出一個簡單的決策,你做出來和他們做出來截然不同,你做出來是根據歷史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所以做出來,此時你的正確率和瞎蒙差不多,都是50%,但你以為自己有80%甚至90%。
而他們看似也是做了一個跟你一樣的簡單決策,但其實背後排除了無數只要他們說出來你也會覺得是好決策的決策。
這中間的過程和思考深度是全然不同的,把時間拉到長期,大家的結果自然不一樣。
4.在不借錢的前提下,都值得修行
說完了所有的負面、風險和大家在認知上容易出現偏差的共同點,最後說個積極的,那就是它們畢竟是改變命運的前二。
當一個人借錢去投資和創業時,他的結局大概率是成為負數,這樣他就需要更多努力去重回起點。
但當一個人本身就沒什麼可輸的,投入的也僅僅是自己擁有的,那麼輸了就可以快速地重新出發,而在這中間攢下的思考和體驗,永遠是自己的。
投資和創業,都是關於人性的修行,它們會照見我們們內心深處最醜陋的一面,貪婪、自私……照見我們們身為人的局限,照見我們們的弱小和無助。
經歷過這裡的種種以後,我們大概率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夜郎自大,而是會敬畏市場,敬畏客觀規律。
如果你想在人格上更加完善,這兩項總有一天是不容錯過的。無論結局是好是壞,只要不借錢,我們認為結局都算是好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