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行報告 —— 全球數位貿易看亞太,亞太數位貿易聚焦新加坡


通膨壓力、股市波動......在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成長放緩的背景下,亞太地區的數位貿易市場卻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它的成長核心,在一個特殊的小紅點——新加坡。

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但新加坡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先進的數位基礎設施和開放的政策環境,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商機。

近日,德勤聯合服務全球跨國中小企業的一站式數位支付和金融服務平台萬裡匯WorldFirst發布2024年度《數位貿易新圖景報告》,將目光聚焦在全球數位貿易,詳細分析了亞太數位貿易的成長勢頭。

全球經濟低迷,亞太區域團結協作,持續高景氣發展

報告中指出:「2023年,亞太商品進出口貿易在全球貿易活動中占到四成左右,規模達到近18兆美元, 2024年這數字可望成長到18.5兆美元,實現5.1%的成長,高於世界貿易組織對全球商品貿易2.6%的成長預測。

儘管近年來受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地緣政治衝突和保護主義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國際貿易成長放緩、跨國資本流動減速,但亞太地區始終是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來源。

報告指出,亞太貿易保持活躍、區域化合作不斷加強,得益於許多原因。首先,隨著經濟成長與所得水準提升,亞太除製造業樞紐這個角色,近年來也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新的消費中心,區域內的貿易路線也日益重要。其次,2022年正式生效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各成員均承諾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為助力全球經濟合作貢獻新力量。此外, 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及應用為更多市場主體提供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機會,推動了企業的研發、生產和行銷模式革新。

東南亞最小的國家,卻成了唯一上榜的成熟市場


雖然亞太地區是全球數位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但各國在經濟發展階段、數位化程度等方面各有不同。為全面、客觀的評估各國家數位貿易環境和發展潛力,報告發布亞太地區主要國家數位貿易出海潛力指數。從成長潛力以及市場規模兩個維度對主要亞太地區主要經濟體的數位貿易出海環境進行分析比較。

根據上述評估體系,亞洲主要經濟體在數位貿易出海環境上主要可分為高潛力市場、成熟市場、初期市場三類。高潛力市場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成熟市場包括新加坡、日本和韓國;而初期市場包括柬埔寨、緬甸、寮國;汶萊屬於萌芽市場。

這個在世界地圖上只有一個小紅點大小的新加坡,卻成為了東南亞區域唯一上榜的成熟市場,以其中心地位推動著整個亞太區的數位貿易繁榮。

小紅點的崛起:亞太區貿易發展的催化劑

為何新加坡成為了東南亞唯一成熟市場?

首先,新加坡作為全球商業中心和國際物流樞紐,極大地夯實了數位貿易的底座;其次,新加坡積極參與數位貿易體系構建,並與各國簽署了多項數位經濟貿易協定以降低數位貿易壁壘。

此外,儘管新加坡國內電商市場不大,東南亞市場兩大跨境電商巨頭Shopee 與Lazada總部均位於新加坡,各類綜合型及垂直型電商平台百花齊放,根據Statista預測,2028 年新加坡電商市場規模將達83 億美元。

同時,新加坡近年來推動其數位支付生態系統的發展,打開國際市場,數位支付體驗的改善以及跨境支付的便利性加強了新加坡在數位貿易領域的競爭力。

全球性的支付平台WorldFirst也在新加坡設立了營運中心。身為螞蟻旗下跨境支付平台,萬裡匯依託已有的安全風控、人工智慧、隱私運算、區塊鏈等尖端技術能力,為中小企業跨境貿易提供一站式的跨境專業服務。像這樣數位交付系統的完善,大大加速了數位貿易的發展。



全球數位支付不再有時差

報告除了詳細分析各區域市場發展情況,也揭示了未來影響亞太地區數位貿易發展的關鍵因素。

報告認為數位技術進一步優化了跨境貿易的各個重要環節,例如,跨境支付服務商從基礎支付服務不斷推廣至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務,從而進一步優化跨境賣家體驗。

在區域合作加強,數位科技加速發展應用,亞太各區域市場正展現不同發展潛力,而廣大中小企業正利用數位科技在經歷關鍵一躍,爭取成為各產業領域的「跨境小巨人」。德勤中國科技、傳媒和電信業主管合夥人鐘誠表示。

報告也聚焦了亞太數位貿易的成長趨勢下,廣大跨國中小微型企業-成長中的亞洲微型跨國企業的發展。這些「微型跨國企業「們自2020年以來,其實就被廣泛關注著。

報告描述,因為數位科技的發展降低了中小企業進入跨境電商的門檻,大量亞太創業家和小企業投身跨境電商經營多國市場,成為「微型跨國企業」。而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基建和生態的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各大跨境電商平台持續擴大服務範圍、推出多樣化服務模式、以及積極調整招商入駐政策,更多」微型跨國企業「 玩家實現快速成長,產品力、用戶量都得到較大提升,逐漸走向」跨境小巨人企業「。

跨國小巨人的企業平均每家企業規模在100-200人,深耕細分賽道,能夠充分挖掘品類潛力,在業界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同時他們大都善於數位經營,包括使用不同類型的數位產品和服務,並具有品牌意識,累積消費者認知和信任。

面對未來,既悲觀,又樂觀


在跨國電商平台賦能全球賣家的同時,跨國小巨人玩家意識到當前產業紅利逐漸退去,競爭正在由增量轉向存量,因此品牌力、通路力和營運力成為打破競爭格局的重要機遇。

在查中,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產品品牌化和精品化是未來主要成長驅動力,迎合市場和消費者實現本土化發展進一步快速滲透市場已經成為了競爭關鍵點,尤其是新興電商市場區域。此外,超過70%的受訪者表示正在/計劃在海外進行本土化運營,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本土化重點為產品本土化、團隊本土化和營銷本土化。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顯著變化是,自營型平台(獨立站)建設趨勢擴大,平台與獨立站結合的通路佈局顯現。研究中,超過一半的商家已經建立獨立站,有36%的商家有興建獨立站計畫。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的流量導向獨立站開始轉向品牌獨立站,透過與消費者的深度連結升級供應鏈,包括產品設計開發、以及品牌行銷推廣等。

面對未來發展,企業主既「悲觀」又「樂觀」。一方面,「激烈的市場競爭」成為業界的普遍焦慮,要求越來越嚴格的跨境合規政策、逐漸變多的平台規則限制以及消費需求疲軟成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另一方面,71%的受訪企業對未來一年跨國電商發展前景都保持樂觀態度。

這顯示大部分企業對市場需求、政策環境、技術進步等方面充滿信心,預期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銷售額和利潤將有顯著成長。

放眼未來,越來越多的平台、賣家將會加入到數位貿易賽道中,將會迎來專業度、產品力、品牌力、創新力等綜合能力的競爭。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