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 —— 特朗普要把馬斯克招入白宮


特朗普要把馬斯克招入白宮,卻反手制裁電動車
?到底怎麼回事

8月19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透露,若能在11月大選中勝出,他可能會邀請馬斯克加入政府,擔任某個職務。很快,馬斯克在X平台上積極回應:“我願意效勞。”並附上了一張AI生成的圖片——他站在講台上,身後是美國國旗,講台上寫著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及縮寫“D.O.G.E.”,頗有些諷刺拜登政府的意味。

回顧特朗普與馬斯克的過往,不難發現他們之間曾有過不少摩擦和分歧,2022年馬斯克甚至還在推特上直言特朗普“是時候退休了”。

不過,現在兩人卻打得火熱。自特朗普驚險躲過暗殺後,馬斯克不僅公開力挺,甚至一度傳出他承諾每月向支持特朗普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贈4500萬美元。

最近,特朗普與馬斯克還在X平台上進行了一次長達兩小時的對話直播,吸引了超過百萬的觀眾,內容包括了移民、能源、高鐵、電動車、教育等多個話題。


但有意思的是,在直播期間特朗普還掏出了中國品牌安克(Anker)的充電寶給手機充電,不經意間給中國產品帶了個貨。

在直播中,特朗普也很是誇贊了一把馬斯克的電動車。不過,過去幾年里,特朗普多次批評電動車。最近,特朗普還在競選活動中抨擊了拜登政府的電動車政策。

雖然,特朗普一直以善變著稱,未來隨著與馬斯克的互動更加頻繁,他對電動車的態度和政策主張可能會有所改變。但仍然讓人困惑,特朗普到底在乾嘛?一邊和馬斯克套近乎一邊反對電動車,難道要把馬斯克給坑了?

首先,我們認為,馬斯克在X平台所發的“政府效率部”雖帶有玩笑意味,也映射出他對美國政府改革的期望。

美國政府長期面臨的官僚體系的效率低下與資源浪費問題,正是馬斯克所關注的重點之一。他曾說過,聯邦政府的巨額財政赤字是導致通脹的重要原因之一,減少浪費性支出、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是緩解通脹的關鍵。電動車的盲目補貼也是效率低下的一個表現。

特斯拉和SpaceX,在馬斯克的領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實現了高效率的研發和生產,堪稱商業典範。即便馬斯克不直接加入美國政府,也很有可能通過影響特朗普,力求提升政府運作效率。他在商業領域對於效率提升的獨到見解和實踐經驗也許會在未來起到關鍵作用。

再看特朗普政策對電動車產業的影響。


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確實佔據領先地位,取消政府補貼,無疑會給特斯拉帶來一定的財務壓力。但是,我們曾分析過,特斯拉的經營並不依賴於補貼。這主要源於其規模化生產和長期研發帶來的成本優勢。例如,在2022年,特斯拉的電池生產成本就已經降至每千瓦時約130美元,低於當時行業平均水平的150美元,雖然這一優勢隨後漸漸被中國廠商追上,但在美國仍然是“遙遙領先”的。

同時特斯拉作為電動車的領軍者,再加上馬斯克個人影響力和科技的加持,特斯拉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較高的品牌認知度和忠誠度,從而賦予了特斯拉較大的溢價能力。所以,即使失去補貼的支持,特斯拉的銷量依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相比之下,其他傳統車企在電動車領域的表現則非常狼狽。以福特為例,面對高昂的電池成本以及特斯拉的價格攻勢,為了彌補研發和產能等方面的不足,福特每銷售一輛電動車就虧損超過10萬美元,預計未來兩年內還將繼續虧損約50億美元,幾乎吞噬了燃油車業務的全部利潤。這就意味著,在政府的支持下,福特還能硬著頭皮繼續在電動車領域虧損,一旦補貼取消,其電動車業務很有可能隨之停止。

所以,特朗普取消電動車補貼的做法,看似對特斯拉造成損傷,但反而是在幫助特斯拉清理競爭對手,鞏固其市場地位。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執政方式。

特朗普曾反復表態要對中國電動車、包括中國車企在墨西哥等其他地區所生產的電動車徵收高關稅,這種做法無疑對特斯拉是重大利好,因為它將幾乎獨佔美國電動車市場,但從長期看,這對美國的電動車產業、包括特斯拉,會產生不利影響。

特斯拉計劃在墨西哥建立年產200萬輛車的全球最大超級工廠,部分中國電動車供應鏈企業也跟著特斯拉前往。如果特朗普出於“美國優先”的原則,將高關稅政策覆蓋至特斯拉的海外工廠及其供應鏈企業,特斯拉在墨西哥的佈局將大打折扣,甚至其基於海外的供應鏈體系都將面臨考驗。

但另一方面,特朗普曾多次強調支持企業在美國本土設廠、創造就業,或許其高關稅措施是在促使受到關稅影響的企業重新評估海外佈局,進而考慮在美國建立新的生產基地,引導產業回流美國。



長期而言,這反而可能促進美國本土電動車產業鏈的升級與整合,帶來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電動車供應鏈也將起到重要作用,有了直接進入美國本地設廠的機會。但是風險與機遇並存,決策還是要相對謹慎。

所以,表面看,特朗普在反電動車,實際上,他反的是對電動車的效率低下的盲目補貼和衝擊了美國電動車產業的大量進口,這些都對在本土有強大製造實力的特斯拉有利。但他的讓美國孤立於全球電動車產業的想法也有重大的挑戰,那就是如何完善美國的電動車產業鏈,並在全球競爭中具備競爭力,不然只能長期閉關鎖國。這一點,沒有產業經驗的特朗普並沒拿出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

那麼,最近美國大選漸漸進入白熱化階段了,特朗普的勝算到底如何?他和哈里斯分別推出了什麼政策?以及各自當選後,會對科技產業特別是中國的企業產生多大影響?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