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 Munger 留下的六條金律
Charlie Munger 查理蒙格,這位備受尊崇的波克夏海瑟威副董事長,去年11月辭世,享年99歲。在上週由美國金融博物館與福特漢姆大學加貝利商學院共同舉辦的致敬活動中,人們深情緬懷了芒格先生。儘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掌門人沃倫·巴菲特未能來臨現場,但眾多伯克希爾的股東們相聚於此,共同追憶這位被巴菲特譽為公司“建築師”的傑出人物。
當晚,在我主持的一場精彩小組討論中,芒格的數位摯友與同事齊聚一堂,暢談他們心中的芒格先生。參與討論的嘉賓陣容強大,包括馬克爾集團Markel Corp的CEO Tom Gayner——該公司不僅是伯克希爾的重要股東,而且我也是其董事會的一員;還有《華盛頓郵報》的前出版商、Graham Holdings Company的名譽主席Don Graham;以及來自芒格、托爾斯和奧爾森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同時也是伯克希爾董事的Ron Olson。
我們共同回憶起了芒格先生的不朽原則、投資哲學,以及他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產。
1.逆向思維的智慧
芒格曾提出一個膾炙人口的理念-「反過來想,一定要反過來想」。他主張,在面對複雜問題時,最佳策略莫過於先思考哪些事情是不該做的。
在討論中,蓋納分享了這個逆向思維原則如何在馬克爾集團的決策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始終避免做出「最愚蠢」的決策,以此作為行動準則。而奧森則從法律視角出發,闡述了芒格的這項建議如何深刻影響了他的論證建構過程。他提到,律師們在撰寫案件摘要時,會主動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對投資人而言,這種換位思考的做法也頗具價值。
2. 克服心理偏見的挑戰
芒格深諳心理偏見對自身判斷力的潛在影響,因此他著重於要克服這些偏見。
蓋納強調了保持開放心態和好奇心的重要性,他認為這是減少心理偏見的有效方法。而葛拉漢則透過分享自己公司的實際案例,展示如何透過定期回顧和評估重大資本支出,以此克服心理偏見。這種做法有助於培養正視心理偏見的嚴謹態度。
3. 建構能力圈的策略
芒格提出的「能力圈」概念是其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旨在強調,在了解自身限制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個人的知識儲備。
蓋納在討論中指出,建構能力圈意味著不僅要尊重現有知識邊界,還要勇於拓展新的認知領域。奧爾森以棒球傳奇人物Ted Williams的擊球方法為喻,形像地說明了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專注決策,以此提升效率。
4. 閱讀與學習的力量
芒格先生樂於學習,一生鍾愛閱讀,這習慣對他的人生和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蓋納強調,透過閱讀富有洞見的文學作品,可以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智慧。他推薦了弗雷德里克·劉易斯·艾倫(Frederick Lewis Allen)的經典之作《只是昨天》,這能夠幫助人們更深入地理解歷史。格雷厄姆強調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報極具指導意義,同時,他也提到了James Boswell為英國文豪Samuel Johnson書寫的傳記作品《約翰遜傳》,這部作品在文學領域佔有重要地位。而奧森則提到,閱讀Theodore Roosevelt總統傳記使他頗受啟發。他認為這能夠激發人們的韌性和不屈精神。
5.長期思維的實踐
芒格堅信長期思維的力量,這理念貫穿他一生的投資實踐。
奧爾森指出耐心在投資成功中是必不可少的。蓋納坦言,他之所以偏好長期投資策略,部分原因在於短期市場的不確定性。他正與葛理翰討論著共同合作,在兩所大學裡設立一個學生投資基金的計畫。此舉的核心目標是透過長達25年的股票禁售期限,來教導學生堅守長期投資價值的重要性。
6.資本配置與機會成本的權衡
在資本配置方面,芒格因具備卓越的才能而備受讚譽。
在回答觀眾提問時,蓋納著重強調了芒格對機會成本的敏銳洞察力。芒格始終秉持著一種對比視角,不斷追問投資決策的相對價值所在。這種精益求精的比較視角無疑是每個投資者都應汲取的寶貴財富。
隨著活動的圓滿結束,與會者紛紛駐足沉思,回味著芒格先生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奧爾森用一句簡意賅的話語概括了芒格的傳奇人生:「閱讀、學習、給予。」這不僅是芒格一生的真實寫照,更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追求的人生境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