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行報告 —— 妖股SMCI被做空機構盯上,開盤大跌8%
我們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調查,包括與前高級員工和行業專家的訪談以及對訴訟記錄、國際公司和海關記錄的審查,發現了明顯的會計問題、未披露的關聯方交易證據、制裁和出口控制的失敗以及客戶問題。
2018年,由於未能提交財務報表,Super Micro曾一度被納斯達克暫時摘牌。到2020年8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指控該公司存在“廣泛的會計違規行為”,主要涉及超過2億美元的不當收入確認和低估的費用,從而人為抬高了銷售額、收益和利潤率。
- 在支付了1750萬美元的SEC和解金不到三個月後,根據訴訟記錄和前員工的訪談,Super Micro開始重新雇用直接參與會計醜聞的高層管理人員。一位前銷售人員告訴我們:“他們幾乎全都回來了。幾乎所有因為不當行為被解雇的人都回來了。”
- 根據2024年4月提交的一項訴訟,Super Micro在與SEC達成和解後僅三個月就重新開始“不當收入確認”、“確認不完整的銷售”以及“規避內部會計控制”。
即使在與SEC達成和解後,由於銷售配額的壓力,銷售人員仍通過使用“部分出貨”或在季度末運輸有缺陷的產品來填充分銷渠道,這些行為在我們與前員工和客戶的訪談中得到了證實。一位前銷售人員描述了如何根據虛構的需求預測向分銷商推動產品,完成部分出貨,然後再編造一個藉口解釋為什麼其餘部分沒有交付。“現在你有一個問題。也許是會計問題。”
前員工告訴我們,Super Micro的商業文化並沒有改善。一位前高級銷售總監表示:“我不認為公司在我開始工作的五年里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而我是在那次摘牌事件後不久開始工作的。”
在2018年初會計醜聞爆發後離職的三位高級員工分別被重新雇用,擔任董事會成員、CEO顧問和業務發展副總裁。前首席財務官Howard Hideshima於2018年1月離開公司,後來因會計違規行為被SEC單獨指控。2023年5月,他被Super Micro CEO的兄弟擁有的一家關鍵關聯方公司聘用。
一位新任首席財務官於2018年1月被聘用來幫助公司從醜聞中恢復過來,員工們稱贊他為人正直。他幫助Super Micro重新上市,但於2021年1月辭職。一位前銷售總監暗示他是被公司排擠出去的。
除了對收入會計的最新質疑,我們發現Super Micro與已披露和未披露的關聯方之間的關係為可疑的會計行為提供了沃土。例如,由Super Micro CEO梁建章的兄弟控制的關聯方供應商Ablecom和Compuware在過去三年中共獲得了9.83億美元的付款。Ablecom部分由Super Micro CEO梁建章和他的妻子擁有。
這些關係看起來有些奇怪。Super Micro向這些實體提供組件,這些實體將其組裝並再賣回給Super Micro。儘管Super Micro擁有自己龐大的工廠,但這些關聯方仍然向其出租倉庫和工廠空間。
這些關聯方似乎幾乎沒有其他業務:自2020年以來,Ablecom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中約99.8%是發給Super Micro的,Compuware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中約99.7%是發給Super Micro的,根據貿易記錄顯示。
除了已披露的關聯方外,我們還發現了未披露的關聯方的證據。Super Micro CEO的最小的兄弟擁有兩家台彎公司,這些公司生產服務器組件。媒體報道和前員工表示這些公司是Super Micro的供應商。
這兩家公司在Super Micro位於台彎的科技園區內運營,但Super Micro並未披露與它們之間的關聯方交易。
Super Micro的CEO的另一個兄弟經營一家已披露的關聯方,但他也是未披露的香港和台彎實體的董事和股東,這些實體似乎在轉售Super Micro產品並提供“專業OEM服務”。該公司與關聯方Compuware在同一棟樓內運營。
總體而言,已披露和未披露的關聯方在收入確認和報告利潤率方面構成了會計風險。一位前高管告訴我們:“基本上,這是一個治理問題,這顯示了梁建章對你的看法並不在意……你確實有理由擔心,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背後隱藏著什麼。”
- 除了CEO的兄弟,公司還與一個關鍵客戶有著奇怪的關係。據彭博社報道以及Lambda首席運營官的確認,2024年2月,Super Micro在Lambda Labs的一輪3.2億美元融資中進行了未披露的投資。
2024年8月,Super Micro簽署了一份“非同尋常”的6億美元合同,用於租賃加利福尼亞數據中心的空間並將其轉租給Lambda。首席財務官在解釋這一安排時含糊其辭。
2023年10月,由Super Micro CEO的兄弟經營的兩家關聯方公司,其中一家部分由Super Micro CEO擁有,據報道向一家名為Leadtek的小型台灣科技公司投資。Leadtek的網站上展示的產品幾乎與Super Micro的產品相同,但Super Micro並未披露與Leadtek之間的關係,這顯然是一個未披露的關聯方。
- Super Micro聲稱其液冷技術將“徹底改變行業”,並稱其為“競爭優勢”。但在最近的一次行業會議上,Super Micro展示了關聯方Ablecom的液冷解決方案,根據Ablecom的一位工程師的說法,Ablecom擁有多項液冷技術專利。然而,Super Micro從未披露其液冷技術中有任何關聯方的參與。
- 除了對關聯方和專有產品的質疑,Super Micro在2006年因向伊朗出口被禁產品而認罪。CEO表示公司當時還處於起步階段,並已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當俄羅斯在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時,美國政府對向俄羅斯出口高性能計算機和組件實施了嚴格的限制和禁令。Super Micro披露其某些產品受到出口禁令的影響,並表示自戰爭開始前一天起已暫停所有銷售,並且“未記錄來自俄羅斯的收入”。
-根據我們對超過45,000筆進出口交易的審查,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Super Micro的高科技組件向俄羅斯的出口激增了大約三倍,顯然違反了美國的出口禁令。
-自入侵以來,至少有46家公司處理了Super Micro產品到俄羅斯的業務,這些公司現在都被列入了OFAC制裁名單或美國政府的觀察名單。
自入侵以來,Super Micro向俄羅斯出口的產品中近三分之二是美國政府警告的“高優先級”組件,可能被俄羅斯軍方用於戰場。
-俄羅斯最大的“超級計算機”之一的供應商是Super Micro產品在俄羅斯的最大進口商之一,這家公司名為Niagara Computers,自俄羅斯-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已收到價值至少4630萬美元的Super Micro產品,根據貿易數據,這些銷售最初是通過一家位於加利福尼亞的分銷商完成的,但後來是通過三家新成立的土耳其空殼公司完成的,其中一家最終因向俄羅斯走私受限制物品而被制裁。
- 近3000萬美元的Super Micro組件也通過一家新成立的香港空殼公司運往俄羅斯最大的民用-軍用雙用途芯片進口商,該俄羅斯進口商目前也受到OFAC制裁。
-自2016年以來,Super Micro與一家名為Fiberhome的中國國有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該公司參與了美國政府所指控的“侵犯人權和濫用行為”、高科技監控以及對中國西部少數民族社區的壓迫。
-自Fiberhome在2020年被美國政府列入觀察名單以來,Super Micro已向合資企業銷售了大約1.96億美元的複雜計算機組件。Super Micro解釋說,合資企業本身並未被列入觀察名單,儘管其合作夥伴被列入了名單。
- 除了會計問題和逃避制裁,競爭和質量問題已經導致主要公司完全停止使用Super Micro產品或減少其市場份額。
- Nvidia是Super Micro的關鍵合作夥伴和芯片供應商。2024年5月,Nvidia的CEO黃仁勳公開支持了Super Micro的競爭對手:“沒有人比戴爾更擅長為企業構建端到端的大規模系統。”
- 根據彭博情報,CoreWeave是Super Micro在過去一年中最大的客戶。但在2023年,CoreWeave在三個月內收到三批不合格的Super Micro產品後,轉向了戴爾,並將其2024年的大部分採購轉移給了戴爾。
- 我們發現在歐洲至少有兩個Super Micro客戶也轉向了戴爾,其中一個在2023年4月取消了對Super Micro的訂單,因為他們擔心Super Micro出口給俄羅斯。
- 根據貿易數據,Super Micro產品在過去三年中的全球市場份額每年減少了1-2%,這是一個明顯的指標,表明其產品在激烈競爭的AI市場中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 我們還發現,在與公司斷絕關係之前,Super Micro的某些大客戶已停止使用Super Micro產品,這些客戶包括騰迅、華為、黑莓以及與AWS的合作。
- 根據巴克萊研究公司(Barclays Research)2023 年 9 月的報告,特斯拉一直從超微公司獨家採購服務器。但最近在 2024 年 5 月的報道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文章顯示,戴爾現在已經贏得了特斯拉和馬斯克的xAI 的主要交易,侵蝕了超微的排他性。
- 超微公司承認,它在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被稱為 “超大規模公司”)中 “排名靠後”。亞馬遜AWS 曾是 Super Micro 的客戶,但根據一名前僱員的說法,該公司因交付問題與Super Micro 斷絕了關係。
- Digital Ocean 是一家美國雲服務提供商,據Digital Ocean 的一名員工稱,在出現服務問題後,該公司從Super Micro 轉向了戴爾,並將這種關係描述為充滿可靠性問題的 “火車失事”。
- 在 Super Micro 的網站上,Genesis Cloud 被吹捧為一個 “成功的故事”。但現任和前任員工告訴我們,情況並非如此: “災難性的。在技術方面,這是我在這個行業中......最糟糕的經歷之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