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投行 —— 華爾街還是沒有放過Taylor Swift


UBS最新的一份報告,亮出了一個挺有意思的觀點,Taylor 的巡演、剛結束的奧運會可能引起通貨膨脹飆升!

所以,你覺得UBS說的對嗎?

這個觀點是由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經濟學家Paul Donovan最近的一份報告寫到的。原文是這樣的

“The Olympic Games or a Taylor Swift concert create a sudden demand shock. The measurement method for these prices is more likely to capture the unusual and transitory pattern of demand, and it is here that the increase in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takes place.”

Paul Donovan是誰?


Paul Donovan在UBS已經工作了30多年了,目前擔任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

這位大佬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給瑞銀全球客戶呈現全球經濟理念和觀點。而他本人也非常喜歡在Linkedln更新自己的動態,近期就有分享通貨膨脹對於勞動市場的影響、通貨膨脹的政治化等觀點。

那我們再來瞭解一下這位經濟學家對於大型活動可能引起通貨膨脹飆升這一經濟現象的解讀。

前半段很好理解。

像泰勒的巡回演唱會以及奧運會這樣的大型活動都會拉動經濟需求,比如漲價的機票和酒店費用,除此之外,遊客湧入所需的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而Donovan認為奧運會、或者是泰勒的演唱會都會造成突然的需求衝擊。在這樣的需求模式下,伴隨著的是消費者價格通脹的上升。

說到這就想到泰勒女士巡演引起的東南亞國家的口舌之爭。在新加坡(也是唯一一個東南亞國家)開唱的泰勒女士,吸引了來自新加坡和世界各國超30萬粉絲。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報道,泰勒的這次巡演將為新加坡帶來5億新幣的旅遊收入。


而這個“吸金”指數甚至讓新加坡周邊一些國家眼紅,公開指責新加坡“吃獨食”。據說是新加坡政府為泰勒演唱會的每場演出提供200萬至300萬美元的財政撥款,以換取在東南亞區域的獨家主辦權。

目前網上也有消息稱上海政府建議承接Taylor Swift演唱會,帶動消費。

扯遠了。我們再說回來。

和泰勒巡演一樣,夏季奧運會也在巴黎引發了類似的現象。據官方統計,僅在第一周,巴黎旅遊局就報告大巴黎有173萬遊客,比2023年增長了18.9%。

Donovan在報告中寫道:“成群結隊到巴黎觀看奧運會並為此付出代價的遊客,並不代表法國消費者。同理於Taylor演唱會,“全場消費”由粉絲買單。

而Donovan在接受CNBC採訪說的一段話更進一步解釋了他的觀點。“你經常會發現,與奧運會無關的旅遊業正跌入懸崖邊緣。”他補充說,這正是奧運會與斯威夫特時代巡演和其他大型賽事的區別所在。“這是一種需求衝擊,但它是一種狹隘的需求衝擊,這是通貨膨脹方面的問題,因為你正在創造一個絕對超正常需求的集中時期。定價機制基本上瘋了。”

在投行做經濟學家是什麼體驗?

有人曾經問過經濟學家在投行都做什麼?而一位有豐富經驗的前輩是這麼回答的。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提供最新的經濟信息或建議。

而一些senior level的經濟學家們,也經常會在各類媒介上發表自己對於宏觀經濟的看法。

投行有名的經濟學家你認識幾個?

高盛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和全球經濟研究主管Jan Hatzius近日就在CNBC公開預測美聯儲將在年底前三次降息25個基點。



Jan Hatzius因其對美聯儲及其貨幣政策決策的專業知識而聞名。據WSJ報道稱,他曾在2008年做出一個“反向預測”——他準確預警稱,房貸違約恐怕會導致一場嚴重的經濟衰退。他是2009年和2011年兩次獲得勞倫斯·R·克萊因藍籌預測準確獎 (Lawrence R. Klein Award for Blue Chip Forecast Accuracy) 的少數經濟學家之一。

Jan Hatzius及其團隊在8月17日週六發佈的客戶報告中,如果即將於9月6日發佈的8月份就業報告表現出色,他們可能會進一步將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下調至15%。這次預測是否準確,我們拭目以待。

高盛的經濟學家們對於美國經濟較為樂觀,摩根大通的global research團隊則持悲觀態度——最新研究,摩根大通研究部將美國和全球經濟衰退在2024年底前開始的可能性從年中預測的25%上調至35%。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research team的leader之一是Bruce Kasman,他本人是在1994年加入摩根大通的,並於1996年至1999年擔任歐洲經濟研究主管,目前是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兼全球經濟研究主管。

在加入摩根大通之前,Bruce Kasman曾擔任摩根士丹利的高級國際經濟學家。Bruce Kasman也是各大報紙和金融新聞頻道的常客之一了。他對於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網絡安全等話題也提供見解。

Evercore

Ed Hyman是Evercore ISI 的董事長兼Evercore的副董事長。他是Evercore ISI 經濟研究團隊的負責人。

在過去的48年中,Ed Hyman一直在《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者調查中名列經濟學榜首,43次排名第一。


1967年,Ed Hyman手持德克薩斯大學的機械工程學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MBA畢業後,他的導師Edwin Kuh為他引薦哈佛教授Otto Eckstein,當時這位教授與UBS創始人PaineWebber、Mitchell Hutchins和Donald B. Marron合作創辦了 公司Data Resources(是一家早期的分時計量經濟預測數據和商業模型分銷商),Ed Hyman被聘為經濟分析師。

投行經濟學家的工作日常?

前面也提到了投行經濟學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提供最新的經濟信息或建議。除了會和投行前台、風險管理部門共享重要的經濟新聞外,投行的research團隊也會向投行董事會提供每周摘要,將宏觀事件與公司的內部行動聯繫起來。

投行的經濟學家每月更新所有即將發生的重要宏觀事件。無論是今年還是明年,比如美聯儲降息的可能性。而entry level的員工會閱讀所有文件並進行總結。

除此之外,senior level的投行經濟學家也會出席最高級別的會議,並對會議所說的內容負最終責任。投行經濟學家也會與外部的其他經濟學家聯繫。

投行經濟學家的工作對經驗、閱歷要求較高。一般都是研究生起步,如下圖所示,大摩招過Economics Research實習,學歷要求是研究生。

之後如果想要晉升順利的話,都會走讀博士路線,這個崗位更適合對於經濟感興趣、並且能沈得下心來繼續學究路線的學生。

投行有眾多部門,有時候不一定要將目光放競爭激烈的在IBD/S&T。根據自己的背景去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求職賽道才是關鍵。

如果你已經確定好了求職方向,那麼一定要做好這幾件事。

你要確定好自身的差異化定位,準備好recruiting story,證明你對這個行業的motivation。企業招的不是最優秀的人,而是最適合的以及與眾不同的,所以你需要將你的自身背景和行業去掛鈎。

其次你要瞭解該行業最近的一些動態消息。最後要瞭解行業內的公司有什麼不同的屬性,無論是從財務的維度,或者是從估值的維度。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