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資 ---- 全球份額調查,日本成為半導體材料大國


日經2023年「主要商品及服務市佔率調查」顯示,在新增的「半導體材料」的5個品類中,日本企業在3個品類位居第一,有的品類日企份額達到100%。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韓企在半導體材料領域的影響力正在提高,尤其中國正在推進國產化,日企將會被搶走市場份額」…

日本經濟新聞社以世界經濟活動中重要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等71個品類為對象實施的2023年「主要商品和服務市場份額調查」顯示,日本企業在10個品類中排在首位,比上次調查增加4個。在新調查的「半導體材料」的5個品類中,日本企業在3個品類中排名第一。 「生成式AI(人工智慧)」份額幾乎被美國企業獨佔。

在相關領域,中國在將外國企業排除在外的情況下自主開發,相關數據難以收集,因此中國的數據未納入統計。圍繞著生成式AI技術的開發,中美兩國在暗地裡展開了激烈競爭。

也有日本企業佔100%份額的品類

在塗覆於半導體基片表面的「光阻」方面,東京應化工業以22.8%的份額排在首位。汽車用傳統產品表現出色,而且用於最新智慧型手機用半導體的「極紫外線(EUV)光阻」等也做出了貢獻。

除日本福島和韓國外,東京應化還在台積電(TSMC)設立基地的日本熊本和北美地區加強了生產和銷售體制。光阻的生產需要對光敏度及黏度等進行調整,「能夠在客戶附近迅速並細緻地回應需求」(東京應化的相關負責人)。 2024年2月東京應化將2030財年(截至2030年12月)銷售目標提高到了3500億日元,超過了原計劃(2000億日元)的1.7倍。

在光阻領域,除了美國杜邦(Dupont,13.2%)躋身第4之外,其餘份額均由日本企業壟斷,排名靠前的日本企業的合計份額達到75.9%。

在表面塗有光阻、作為半導體基礎材料的「矽晶圓」方面,信越化學工業(24.7%)的份額位居全球首位。該公司於1960年代開始生產矽晶圓,在日本、美國和歐洲設有生產基地。向世界各地的半導體製造商供貨,並根據客戶的要求增加產量。

尤其是最尖端產品,只有信越和排在第2的勝高(SUMCO,19.9%)兩家公司能夠生產。排在第3位及其以下的企業是台灣環球晶圓(Global Wafers,14.2%)及德國世創(Siltronic,10.9%)等。

在半導體的上游生產工序中使用、用於轉印半導體電路的「光掩膜基板」(Mask Blanks)這一品類方面,3家日本企業壟斷全球份額。豪雅(HOYA)的份額超過60%,遠高於位居第2的信越化學(20.6%)。豪雅在對提高半導體性能來說不可或缺、支援「EUV光刻」的產品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最近3年多,半導體市場行情惡化,導致訂單下滑,但豪雅社長池田英一郎分析表示:「客戶的庫存調整已經結束,目前需求非常強勁」。該公司計劃以生成式AI用途及EUV光刻機用途提供產品。

排名第3的AGC的份額為16.1%,比去年(10.3%)提高5.8個百分點,正在迅速追趕排在前兩名的公司。 AGC打算在2025年使產能增強約3成,以因應不斷增長的需求。

熟悉半導體產業的Informa Intelligence的高級顧問總監南川明表示:「中國和韓國企業在半導體材料領域的影響力正在提高」。他分析指出:「尤其是中國正在推進國產化,日本企業將會被搶走市場份額。日本企業需要加強與日本國內大學和海外企業的合作,並推進生產自動化等,以在成本競爭力上取勝」。

此次調查(共71個品類)比上次(共63個品類)增加了調查品類,份額首位易主的品類也比上次增加6個,達到10個。日本企業排在首位的品類是「數位相機」及「CMOS影像感測器」等,與往年基本保持一致。除部分類別外,日本未能在成長市場上展現存在感的問題依然存在。

 中國「水面下」推進生成式AI的開發

在此次新調查的生成式AI領域,3個品類排名前幾名的企業幾乎全是美國企業。在由提供基礎AI模型和服務的雲端運算平台等構成的「基礎技術與服務」及「文本生成式AI」這兩個品類上,美國OpenAI位居首位。

特別是在文本生成式AI中,開發出「ChatGPT」的OpenAI佔有7成市場份額。在「影像生成式AI」領域,英國Stability AI排在首位,包含衍生模型在內,該公司佔有81.4%的市場份額。是3個品類中唯一的非美國企業。

 在基礎技術與服務品類排名第2的美國微軟(30%)及在文本生成式AI品類排名第2的美國Google(18.9%)等技術大廠也顯示出存在感。

精通生成式AI的日本立教大學商業設計研究科的田中道昭教授說:「AI的開發競爭需要資本實力、確保計算資源以及雲等基礎設施。擁有這些的技術大廠之間的競爭將加劇,與新創公司的合作關係將變得活躍」。

另一方面,中美正在生成式AI市場上推動脫鉤。中國2023年開始施行AI的使用監管,要求可使用的AI「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等,事實上將外國製造的產品排除在外。由於資料收集也變得困難,因此在此次調查中,中國企業未被納入。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雲開發的產品等中國自主的高效能生成式AI也相繼出現。田中教授分析表示:「在可轉用於軍事的AI領域,中美市場不會交叉,技術競爭將會加劇。中國在數據利用等方面的進展可能超出預期」。

在醫療領域的品類上,後疫情時代的影響顯著。美國輝瑞在上次調查中在「生物製藥」、「醫療用藥」品類分別以11.1%和8.2%排在首位,而此次調查已跌出排行榜。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和治療藥物的利潤降低,在兩個品類上美國排名靠前的企業的總份額也在減少。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