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資 —— 帶崩美股的Nvidia,是時候拋售了嗎
9月3日週二,在美股長週末歸來的9月份首個交易日,「慘烈」成為對其頗為貼切的形容詞,「大跌」又可以引述全天領跌的英偉達及背後一眾晶片股。
Nvidia 跳空低開2.8%,此後一路走低、收跌9.5%,股價下逼108美元至8月9日以來的三週最低,市值縮水2790億美元,總市值進一步遠離3萬億關口。
隔夜,作為業界基準的$費城半導體指數(.SOX.US)$ 大跌7.8%,接連跌穿5100至4800點數道整數位,至8月12日以來的三週低位,追蹤該基準的ETF SMH跌7.5%,創四年多最大單日跌幅。
週二,根據Bloomberg的消息,美國司法部已正式向英偉達公司發出傳票,同時多家相關企業也被波及,標誌著反壟斷調查已經進入實質階段。
據稱,監管機構認為,英偉達可能透過提高客戶轉向其他晶片供應商的門檻,來獲得市場的壟斷地位。而英偉達方面則表示,其市場優勢源自於產品的卓越性能和對客戶需求的掌握,客戶有權選擇最適合他們的解決方案。
但是,英偉達的解釋並沒有消除投資人的疑慮。
市場對於英偉達的焦慮早已有之。就在上週四,英偉達公佈了最新財報,雖然業績強勁,營收和利潤都超預期,但股價卻大幅下跌。司法部的傳票無疑又成為了壓倒駱駝的稻草,英偉達的股價又暴跌9.5%,單日市值蒸發近3000億美元。
很多朋友都還記得,早在2017年,英偉達還沒顯露出王者之姿的時候,我就在力挺英偉達了。
今天或許有朋友又要問了,英偉達已經這麼強大了,會不會從盛轉衰,你對英偉達的判斷變了嗎?我的回答是,不變!甚至結合其他的一些消息判斷,讓我更看好英偉達的發展前景。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美股、歐股和亞太股市等全球主要市場,在周二和周三均出現了大幅下跌,晶片股更是集體重挫,包括本應受益於英偉達反壟斷調查的AMD和英特爾。充分說明英偉達的暴跌跟公司基本面較不相關,而是市場情緒所致。
更重要的是,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黃仁勳在最近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強調,英偉達要打造AI工廠,而且表示他們有獨特的能力來建造AI工廠,他們不僅僅要提供晶片,也要擴大公司的業務範圍,包括提供軟體、資料中心設計服務和網路技術等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態鏈。
英偉達的計畫也促使競爭對手開展了迅速行動。近期AMD宣布計畫以49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對一家AI基礎設施供應商進行策略性收購,旨在整合後者的AI系統設計和優化專業知識。當然,這也不是AMD的一時興起,早在2022年AMD便收購了一家AI晶片公司和一家資料中心網路公司,以擴展其產品線,更全面地參與到資料中心的市場中。
但競爭優勢不是靠一朝一夕的收購所能形成的,我們認為,未來英偉達的市場地位不僅很難被削弱,其護城河反而還在不斷變深變寬。
眾所周知,英偉達的產品線豐富多樣且性能領先,同時也與台積電緊密合作,以每年一個型號的速度不斷更新其AI晶片。例如最新的B200,運算能力是H100的數倍,依托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技術,單晶片記憶體容量與總頻寬均得到了大幅提升,成為了各大科技巨頭搭建AI超算中心的首選。
英偉達的業務也延伸至了CPU、網路晶片等多個領域。
例如B200晶片透過第五代NVLink互連技術,實現了晶片間前所未有的高速通信,速率高達1.8 TB/s,現階段全球領先;再如英偉達的InfiniBand網路技術,頻寬和低延遲性遠超傳統以太網,業務也呈現出不錯的成長動能。
這些專為資料中心設計的產品和技術,能夠無縫整合於英偉達的各類資料中心設備中,形成高效協同的系統。可以說,英偉達已經成功實現了垂直整合,能為客戶提供更完整、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當然,英偉達仍然有繼續優化的空間,我們在科技特訓營里分享過,未來的網絡結構都要針對人工智能進行優化,從數據分發網絡進化到算力分發網絡,我們也介紹過這方面的優秀企業。英偉達如果能夠併購這樣的企業,無疑能進一步提升其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能力。
再說說英偉達的CUDA平台。
自2007年發布以來,CUDA已發展至12.6版本,允許軟體使用英偉達的GPU進行加速通用運算,是應用最廣、開發者最多的專有平行運算平台。 CUDA在AI領域的優勢尤其明顯,根據英偉達官方介紹,在過去8年裡,GPU運行處理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能效提高了45,000倍,大大降低了計算成本,也推動了AI技術的廣泛應用。
同時,CUDA平台也在不斷進化。儘管面臨由其他科技巨頭組成的反CUDA聯盟的挑戰,而且英偉達也不斷受到同行的指摘,但其市場地位始終難以動搖,數據中心業務的收入每年都在翻倍增長。
AMD的系列AI加速器、科技巨頭的自研晶片以及新創公司的專用推理晶片等等,可能可以在AI推理領域分一杯羹,包括AMD、高通以及蘋果等強敵環伺的終端市場也並非英偉達所擅長,但我們也曾分析過,這些都很難影響到英偉達的真正優勢領域──資料中心,也就是黃仁勳所說的「AI工廠」。
最後,回到針對英偉達的反壟斷調查,雖然英偉達擁有AI晶片領域90%左右的份額,而且毛利率高達78%(遠高於英特爾和AMD),但其「壟斷」的地位源自於優質的產品、技術的創新和前瞻性的佈局,而不是透過排他性的協議或掠奪性定價等不公平競爭手段獲得的。
所以,我們認為,英偉達不但不該被處罰,反而應受到保護。雖然CUDA是英偉達重要的護城河,但別忘了,英偉達為了維護CUDA,累積投入了超100億美元,在公司面臨破產的困境時仍然堅持投入,這種為前瞻佈局不懈努力的企業家精神值得鼓勵,否則未來還有誰會為了長遠目標而投入?
當然,我們並不知道美國政府能否看清這一點。英偉達反壟斷調查的結局,或許會成為檢驗美國能否持續引領全球創新的試金石。
我們常說科技是最大的紅利,從英偉達的崛起歷程可以看出,提前佈局的人最先獲利。所以在此誠摯邀請你報名加入科技特訓營,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