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50萬是大部分人的天花板?
為什麼堅持,想一想當初(三)
年薪50萬,即月薪$38,000左右,這個公認的頂點值,的確並不容易簡單地去突破。一個人的發展曲線,基本相當於他的學習曲線。從20-30歲的高歌猛進,到了30歲之後,就變得變數莫測。往上走,每一步都要咬緊牙關,竭盡全力。
人的一生都是各種機緣巧合組成的,很多事情年輕時候沒法選擇,比如遇到什麼樣的父母,成長在什麼樣的環境,結識的什麼樣的男人,然後就這麼跌撞懵懂地長大。直到有一天,自我意識覺醒,才發現不知不覺中自己才變成了一個不是想要的自己。
Big
Four是我們最早期的同學,過去10多年一直印證了我口中的跨領域、跨界別、跨國人生。
由過氣的獅子銀行、到跳出再沒有將來的廣告業、到手機移動、到互聯網金融,到每一日成交100億人仔以上,每一個都是刀光劍影的修羅場、每一次都是華麗漂亮的轉身,回想當年,他每次在職場上轉變的時候,我們都促膝詳談,把酒言歡,我們每一次做慈善、做創新、Big Four都是第一個舉手,兩脇插刀,每一次的時空地域都不同。
可以選擇繼續對抗全世界,活成一個特立獨行的自己,當然要付出很多代價。
大家可能還記得在《Silicon Valley》電視劇中,創業廢青們為了Disrupt一個行業而同台競爭的橋段。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矽谷人也整天以Disrupter自居。人生要做一點大事,要追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理論和徹底顛覆遊戲規則的技術,而不是在舊框架裡修修補補。
今天,英國時間2019年1月22日,在Big Four的帶領下,Atom和倫敦證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展開全球性合作,世界上第一個數碼資產交易平臺 www.aax.com 正式上線,要做就要做第一,冇人會記得第二個登陸月球的是誰。
金融資產,將會一步一步成為Digital Asset,令投資者支付、交易、買賣更加方便,沒有區塊鏈技術及交易平臺,根本沒法完善。
最近在區塊鏈議題中最熱門的就是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這個概念性名詞,簡單來說就是代表證券型代幣發行,必須與資產掛鉤,例如現金、股份、不動產等,說到底是新瓶裝舊酒,透過區塊鏈將Security(證券)這個概念升級進化。
想要進行STO,必須在確定的監管框架下合法公開發行,因此我們可以將STO視為更加符合法律規範的ICO(首次代幣發行)。STO藉由區塊鏈的特性,對具有貨幣價值的權利進行代幣化,在效率、成本和投資機會上,較傳統形式的證券有很大提升;同時,若引入區塊鏈技術的可溯源性,也讓STO變得更安全,使投資人權益更有保障。STO納入監管解決ICO監管缺位的問題,其分式產權和快速結算優勢,也解決IPO的高門檻與繁瑣流程,降低投資成本;
那麼與資產掛鉤的STO有什麼優勢?首先,證券型代幣實現了分式產權(Fractional
ownership),發行者可以決定要將產權分割到多小的單位,這使得不動產或藝術品等非流動性資產也可以被代幣化。
過去一般人無法負擔的資產,賣家亦難尋買主,如今因為分式產權的實現,資產的運用得以更為靈活,這也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
其次,快速結算也是STO的優勢之一。更重要的是STO的可編程特性。智慧合約的使用實現了證券的可編程,即證券所代表的權利可以自動化,像是股息、利息、分紅等,皆能編入證券本身且完全自動化,並有資訊對稱、跨境流通、全天候連續交易、T+0的結算方式等傳統證券所沒有的優勢。於區塊鏈而言,STO是ICO的救贖,從傳統金融角度來看,STO是IPO的升級。
如果一個人算一家公司的話,什麼時候見過心眼過小、格局太低的公司取得過什麼大成功的?一係唔做,要做就要做全球No.1;一係唔做,要做就做Liverpool第一間五星級酒店。
捅破50萬年薪這個天花板,絕對不是從20歲才覺醒。而是從妳作為一個職場人亮相的那一天,就要積累、堅持、謀劃的一件事。儘早開始。妳連第一條也突被不到,所以,「女人,一定不可以窮」,寫999篇都仲可以繼續寫。
所謂風險投資,歸根結底是一門為風險定價的生意。誰能掌握更全面的資訊,誰的研究更深刻,誰就能賺到風險的溢價。我們始終堅持投公司就是投人,投團隊的理念,真正有格局觀、有胸懷又有執行力的創業者是有限的。一個好的創始人、好的管理團隊比商業模式更重要,因為商業模式可以計算和設計,而人的潛力卻無法預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