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人士改變命運的關鍵10年
廢人的一生有3次機會,最近的一次就是2019年,剛剛過了一半。
先講一個人,前蘇聯經濟學家 Kondratiev康德拉耶夫,以其長周期理論 Kondratiev Wave聞名於世。他的觀點和預言,特別明確、鋒利,而且都被後來發生的事實驗證了,讓人很震撼,媲美吳師青。
他1920年創立危機狀態研究所(Institute of Conjuncture)。1923年,參與制定前蘇聯農業第一個五年計劃。1924年,首次提出資本主國家經濟發展存在長周期的理論。1925年,發表鉅作The Long Waves in Economic Life《經濟生活中的長波》進一步闡釋其理論。1930年被捕,並在1938年的蘇聯大清洗時期被處死。
他認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體系是以45-60年作為一個週期而循環波動的,隨著生產和科技的演進,經濟趨勢通常會在45-60年的時間內發生一次由興到衰的轉變。
我們處在這樣的一個60年週期當中:1982-1990年是回升期;1991-2004年為繁榮期;2004-2015年是衰退期;2015年之後就進入到了本次康德的蕭條期,這個階段將會持續到2025年,也就是說未來十年,我們註定將在蕭條中度過。
在這個蕭條期,房地產會轉跌、互聯網的熱潮會退去、泡沫化全球資產價格全面回落,一個個都應驗了。
2016-2017年將是最好的年景,2018年到2019年將是康波週期的萬劫不復之年,是六十年中最差的。現在就是2019年了,接下來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書中說,一個週期是60年,而每隔20年卻會出現一個波動性的轉捩點,所以從我們工作開始算起,人的一生只有三次機會,只要抓住其中一次機會,至少可以成為中產,如果一次機會也沒抓住,那麼普通廢人及低端人士變富無望,終生貧窮。
最近的3次機會是:第一次機會是2008年,如果妳在那時候買股票、買地產,現在肯定很富貴。第二次是2019年,就是今年,第三次是在2030年附近。
三次機會中妳們還能趕上兩次,2019年和2030年附近。希望妳們都能抓住這個機會。
金融其實也很簡單,簡單到就五件事:
第一,利率。
第二,股票債券,即資本市場。
第三,期貨,主要是大宗商品。
第四,匯率,外匯供求決定匯率,匯率是外匯的價格。
第五,房地產。以前是黃金和石油,現在主要是房地產。
英國地產市場近況,脫歐下的各國財團大舉買入。最近,英國脫歐又鬧的沸沸揚揚,Teresa
May辭職,英鎊下跌,使得英國這個老牌發達國家再度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究竟脫歐對地產的影響是什麼,現在是不是一個好的入場時機,待我們一探究竟。
據Property Week 6月6日報導,投資者不斷湧入倫敦市場,業主不斷更新換代,位於倫敦Southbank的兩幢辦公室已以總價8,200萬英鎊出售。今天早些時候,CCLA投資管理公司以約5000萬英鎊的價格從Schroder英國房地產基金(SREF)購買了位於倫敦南岸的Palace House辦公樓,此建築占地45,012平方英尺。
此大樓位於Borough Market附近的 Cathedral Street,辦公樓共有五層樓,且設有一個位於底層的Caffè Nero咖啡連鎖品牌,也是我成日吹水的地方,因為行過The Shard十分方便,上面則作為辦公室,直到2033年前此辦公樓都將完全出租給Kaplan Estates公司。年租金約為260萬英鎊,相當於58英鎊/平方英尺,收益率約為5%。
與此同時,英國資產管理公司Darin Partners以低於3250萬英鎊的價格從一家印度家族辦公室購買了位於倫敦橋附近的Kaplan House。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國王的侄子,Abdullah Bin Mosaad王子曾在2018年參股這家Darin Partners公司,而此次收購的位於Borough High Street
179-191號的五層高樓將完全出租給Kaplan Financial,直至2032年。Darin Partners是代表私人中東客戶收購了該建築。
Southbank在過去五年中一直是倫敦市中心表現最好的辦公樓市場之一,僅去年一年,在倫敦南岸的地產交易就價值近10億英鎊。由於供應緊張且空置率低於3%,我們認為該區域將在短期至中期內繼續看到租金和資本增長。
而就算是英國局勢動盪之際,香港人也是不能放過一絲機會,上個月底,香港張氏家族控股就以300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了倫敦的28-30 Cornhill大樓。這家人來自某國,此大樓樓面積為30,816平方英尺,目前出租給7家不同的公司,同時位於寸土寸金的City of London倫敦金融城,Royal Exchange英國皇家交易所對面。
有些人可能認為此時有人退出英國市場反映出英國市場缺乏機會。事實恰恰相反,那些分散了自己投資焦點的人絕對會失去英國最好的機會。對於投資者來說仍然是一塊磁鐵,投資者最大的機會正是政府翻新或重建的區域。
除倫敦之外,伯明翰最近也成為企業財團收購的另一熱潮地點。
同樣據Property Week 6月6日報導,法國地產投資管理公司Blue Noble從私募股權投資公司Benson Elliot Capital Management手中收購了占地110,000平方英尺的辦公大樓,售價為3770萬英鎊,此大樓位於伯明罕市中心占地共17英畝的Brindley Place商業綜合體開發區內。自2014年收購這座13層高的建築以來,Benson Elliot的入住率從50%增加到接近90%。而其中較為出名的租戶則有蘇格蘭皇家銀行,高力國際等
伯明翰是英國第二大城市,港燦大多曾聽聞其名,不過大概也只僅聞其名,對其一無所知。伯明翰此時正處於城市發展的黃金期,有活力發展潛力高, 生活舒適,除倫敦外的不二選擇。從投資的角度上: 伯明翰的發展速度甚至比倫敦更驚人。
伯明翰生活開支水平卻遠低於倫敦。尤其住宅方面,價格幾乎是一半甚至以下,物業的平均價格才 18 萬鎊左右(約180萬港元),租的話數百鎊一個月已有大量選擇。
二戰時期Birmingham是德軍主要空襲目標,城市被炸得稀巴爛,因此並沒幾多歷史建築保留下來,也沒有英國其他城市常見的舊房子,或許因為沒有幾多歷史建築留下,城市就有大刀闊斧的發展空間,城市各處都在翻新發展。例如火車站幾年前才落成,設計新穎,跟旁邊的現代化商場同出一轍。
2018年5月英國滙豐總部將遷往伯明翰會展附近,那一帶商業區現正大肆改建,那一區他日儼如一個小灣仔、小金鐘。2022 年的英聯邦運動會已選址伯明翰,而伯明翰往返倫敦的高鐵亦計劃於 2026 年通車,感覺發展機會處處。伯市沒有名勝古蹟,遊客不多,但對投資市場而言更適合。
大伯明翰地區是擁有歐洲最年輕人口的地區, 24歲以下人群佔當地人口的45%; 發展高速的同時伯明翰因其同時發達的旅遊景點和絕佳的地理位置, 吸引了更多的人前來定居,也因這座城市公認的生活舒適, 伯明翰已經連續三年被全球 Mercer生活指數排名為英國最佳生活質量城 市。
大伯明翰地區的交通便利, 這裡的國家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400億英鎊的高鐵項目, 直接連接伯明翰,在英格蘭中部、倫敦至利物浦的鐵路。 得益於鐵路的發展,伯明翰城市在發展上搶占了巨大先機。 隨著倫敦市中心的擴張, 更多市民會選擇搬來伯明翰居住和定居, 倫敦伯明翰只需1個多小時小火車,HS2建成後, 倫敦至伯明翰的路程會縮短至46分鐘;路網通達,車程緊湊, 十分方便。
大伯明翰地區的交通便利,
在PWC 2018年出版的《Emerging Trends In Real Estate》中, 伯明翰被評為歐洲房地產頂級投資標地,擊敗了倫敦、 曼徹斯特和愛丁堡,在英國房地產投資前景方面連續四年名列第一。
2018年至2022年期間,每年預計增長0.6%, 比起整個英國還高。
匯豐銀行將搬遷到伯明翰,創造超過1000個工作崗位。
德意志銀行在伯明翰市中心擁有2000名員工。
巴克萊銀行將伯明翰辦事處發展成為僅次於倫敦規模, 額外增加300員工。
PWC將在伯明翰增加60000平方英尺的辦公面積。
Silicon Canal高科技創業中心聚集著大約210家科技公司。
緊張的供求關係,使伯明翰的房價年均升幅達到了8%, 成為英國房價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未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