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正的可怕的地方在哪兒?(27) ---- 終於成為美國頂尖的1%
美國時間本週三,民主黨第二輪電視辯論第二場在底特律市上演。10名候選人同台辯論,首位亞裔而且是華裔的楊安澤誓言擊敗Dump,他到底是誰?他對移民問題什麼態度?
就算是台灣人,大多數人可能還沒聽說過Andrew
Yang這個名字,他是近幾十年來首位參加競選美國總統的華裔;他也是一位非常年輕、只有43歲的企業家;他認為AI人工智能將不可避免地帶來大規模失業、因此提出Humanity First作為競選口號;也提出要給18-64歲的美國公民每人每月發 1000 美金
「自由紅利」。自從他去年年初正式宣佈有意代表民主黨參加美國
2020 年總統大選以來,Andrew Yang就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包括我。
因為他的自由紅利極有創意,人性至上。
楊安澤出生於紐約,父母是帕克萊大學的碩士和博士。Andrew從常春藤名校Brown畢業後,又從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學博士學位,成為一名企業律師。
辭去律師工作後,Andrew曾三次創業:第一次創業在投資人失去興趣、互聯網泡沫破碎之際,以失敗告終;第二次與朋友共同創辦一家小型考試培訓公司,後被培訓界巨頭收購;第三次是 2011 年創辦非營利機構 Venture for America,以把優秀大學畢業生放到被 08 年金融危機重創的城市鍛煉兩年、之後再幫他們創業的形式,幫助城市吸引人才、發展經濟。項目發展順利,楊安澤在2012 年受邀前往白宮,參加奧巴馬總統主持的青年創業論壇。
或許是第三次創業經歷啟發了Andrew的競選之路。在創辦 Venture for America 時,楊安澤在很多社區看到了自動化、機器生產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很多人難以維持生計,街上荒蕪凋敝為了解決科技變革有可能給美國社會帶來的社會問題(比如多數工作會失業),Andrew選擇了Humanity
First人性至上這一不按常理出牌的競選口號,也令他進一步提出了「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下稱 UBI,即不論工作、收入、財產等任何條件,人人都可領取由政府或團體組織定期定額發給人民的、用於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筆錢,這個在左派學界廣受歡迎、但一直爭議不斷、從未在美國大範圍實施過的提議。
Andrew認為,既然AI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慧等技術為企業開源節流,導致大批人群失業,那麼企業就應該多交10%的增值稅,以這種方式對沖其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取之於民還之於民。因此,他的競選主張在矽谷和科技界也因此獲得了不少關注。自由紅利的經費缺口,楊安澤提議以附加價值稅來彌補;由於自動化所節省的成本相當可觀,這部分利益幾乎由大型科技公司獨享,一般民眾根本享受不到,合理的作法是將這些利益的部分分配給勞工家庭。美國是已開發國家中,唯一未對此課稅的國家。他第一個要追殺的,就是Amazon。
AI先知李開復曾表示,15年內,全球將有40%的工作機會遭到機器人取代。到了2030年,全球將有約4億個工作機會(15%)被自動化取代,工作機會之中,亦將有8-9%屬於過去從未存在的職業。
人工智慧將成為就業機會的主要毀滅者。自動駕駛貨車將使美國削減350萬個卡車相關的職缺;而公路沿線的相關行業,如餐飲店,將再減少500萬個職缺。AI語音的進化,又將導致250萬個客服人員失業。 自由紅利的成本約1.8兆美元,但可望減少醫療保健和監禁支出約一兆美元,國民生產力也有望提升。
每月這 1000 美金的資金來源包括以下四種:經常開支、增值稅、新增收入、以及其它。Andrew覺得所有公司都該付增值稅,因為這是一種消費稅。如果每人每月多 1000 美金,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都會擁有更多的購買力,這個購買力會回流到為消費者市場服務的企業,而每家公司都在直接或間接地為消費者市場服務。
很多其他國家也是這麼做的。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徵收 16% - 20% 的增值稅,美國都不用收那麼多,只要收10%就夠付每人每月1000美金了。若每人能擁有自由紅利,小孩的營養、健康獲得改善,並可完成高中學業,甚至念大學,家人的心理狀態和家庭關係也可望更好。
一般認為照顧小孩、老人之類的工作不會被取代。但其實這很難說,機器照顧老人或許更合理,你看看我們給護工支付多少薪水就知道了:一年 2.2 萬美金左右(老占注: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約為5萬美金),還要求隨時待命,沒人想做這種工作。
像照顧老人等很多崗位,機器都能勝任,這個想法,目前也有愈來愈多人討論,特別是矽谷精英。
日前,他發布了一項關於加密資產的新政策聲明,我地好Buy,在聲明中,他指出加密貨幣和數字資產市場的發展速度超過了法規跟上的速度,需在數字資產世界中製定明確的指導方針,以便企業和個人可以在該地區進行投資和創新,希望能夠找到具體的立場。
因為,監管將導致美國在Digital Asset數字資產投資落後於其他國家。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