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勇者勝,人生從不應後悔
戰爭並不只是長在兩國元首的腦子裡,而是貫穿了一生的軌跡。年輕時內心開戰的頻率最高,記仇要記很久,打死都不妥協。戰火紛飛。路遙漫長。
當能力夠不著慾望,現實夠不到期望,黑警的斤兩敵不過公序良俗,當妳有一天不想一直做一隻混吃等死的豬,戰爭就開始了。
王爾德有句話很喜歡,“A
map of the world that does not include Utopia is not worth even glancing at,
for it leaves out the one country at which Humanity is always landing. And when
Humanity lands there, it looks out, and, seeing a better country, sets sail.”
一副沒有烏托邦的地圖是不值得一看的,因為它漏掉了那個人性永遠存在的國度。人性一旦存在,它將會尋找並發現一個美好的國度,然後朝著它揚帆駛去。
人到一定年紀,看慣了四季俯仰,時光像是在妳們中間輕輕流過,從青年到中年再接近知天命,幾十年的光陰給了妳們無堅不摧的戰袍,卻也在妳心上挖出了一個大大的洞,裡面長滿了各種秘密和委屈。多數時間裡,只有那條佈滿榮耀的戰袍和Jimmy Choo來幫妳捱過四季。彷佛滋生出一種強大的鎮定感,每一道皺紋都像是文明。
選擇永不停歇的霓虹燈,選擇人人都蜂擁前往的風光名利場還是自己真正嚮往的桃花源,選擇安心接受悄悄爬到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還是戰鬥到底活出一個黃金時代?
妳們的生命曾經充滿了各種目的和意義,升官發財讀書生活樣樣都精通,就會發現女性獲得幸福的竅門並不是獲得一個豪門裡的男人。
那些年,那有「佛系」? 只有「迷茫」,只聽過「憤青」,沒聽過「憤老」,每一代的年輕人都為歷史進程犧牲過,而這大概是這個時代20-30歲這個階段必須要打的幾場硬仗,不打過妳就沒法心平氣和地接過命運,活到自洽。
凡人都有可能成為革命者,從改變自己的命開始著手;革命者其實都是平凡的,她們都有過猶豫彷徨,她們逐漸克服了人性弱點;曾經再輝煌的變革者也會重新成為凡人,甚至是被革命的對象,上半場的英雄被如今的年輕人看作是舊世界的廢物,於是他們又成了自我革命者。
若要總結年輕時的特徵,一是理想,二是局促,三是僥倖,而現實就是為理想主義者、無知者和投機者提供困境。而最後能讓內心停戰的理由,多半有兩點,一是能力(能不能做),二是價值觀(認不認同)。
但越到後面,戰爭就越變得分散、零星起來,因為一個人不斷成熟的過程,就是逐漸接納自己和別人的過程。當年被灌下去多少迷湯,現在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全部吐出來了。
和平年代,聽到革命兩字多少是有些悲壯感的,似乎有一種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既視感。
真正的革命者是很不一樣的,就像淤泥裡妳不染,浮誇社會裡妳喜歡淳樸,浮躁時代碰到踏實的人覺得就是好,能讓心頭一震,就是這種清泉。求財時代,人家是花團錦簇,爭奇鬥豔,妳們卻像是亭亭淨植,不蔓不枝。
不是每個凡人都要扛下革命的重擔,但至少,當自由之門打開,妳不是總被推著走的那一個,妳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方向,因為其實這個世界真沒有那麼多的規矩,要敢要先,背上包袱背囊眼罩口罩,凡牆皆是門,凡門皆是牆。
在我們漫長的一生中,我們不斷用戰爭去驅散和平,又用和平來終結戰爭。這大概就是人之所以成為那樣一個人的過程。
狹路相逢勇者勝,人生從不應後悔。 這個世界比妳們想像中寬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