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對沖基金的成功秘訣 ---- 娶個瘋狂女教授





早於2015年第一篇《全球最大對沖基金的成功秘訣》已經介紹Bill Ackman,他是真人版的Bobby Axelrod,靚仔,哈佛,Lucas師兄,Bill今年結婚,娶了一個女神。

她是MIT麻省理工的教授,材料生態學(Material Ecology)的創始人。她的作品融合科技與設計,迄今已獲四十項大獎,作品被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龐比杜藝術中心等機構永久性收藏。登上《Wired》《Fast Company》等雜誌封面。她也是一位女建築師,創辦了麻省理工最離經叛道的實驗室,上一次她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是與Brad Pitt傳出緋聞。







她是真正的跨界型人,今年嫁給了億萬富翁Bill Ackman ,美國著名的對沖基金經理和慈善家。5月份時,他們迎來了第一個女兒。事實上,她根本不需要任何緋聞、BF、老公加持。她自己已經是個傳奇。

Brad Pitt就是在MIT的實驗室觀看Neri Oxman 3D打印的躺椅系列後,被徹底迷住。現任老公Bill Ackman注意到她,是因為有密友把她描述為一個最不可思議、熱情、美妙、充滿活力和聰明的女人。



她顯然也擔得起這種評價。事實上,她主導的Media Lab介質實驗室,是麻省理工最離經叛道的實驗室之一。

「行為怪異」是其招聘廣告的第一句。後面還有:「如果你能在其他大學的其他系得到一個教員的職位,請走吧。但是如果你不能,請來找我們。」就像我們,從不把自己限定在某一身份上。




25名來自電腦設計、建築、海洋科學、分子生物學和物理學等各個專業的學生聚在了一起。利用苔蘚、蘑菇和蘋果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在這裡做著瘋狂的實驗。

New York Times將這個實驗室評論為:一個具有社會良知的尖端技術遊樂場,因為他們研發的這些材料,既美還很有社會意義。

她和研究團隊的工作內容大概是這樣的:給蜜蜂創造一個永遠是五月的小世界;網購幾千隻蠶,讓它們參與自己的創作;燒結玻璃,通過光的變化來控制透明度和形狀;用果皮、蝦殼這些垃圾提取材料來代替塑膠;針對死亡面具進行研究;觀察不同時間內黏菌的變化;寫論文,培訓架構師,將科技與設計相結合,他們開始做大自然才能做的事。




團隊建造了一個金屬框架,設計了一種機械臂來模擬蠶絲成繭。然後把6500只蠶放在支架底部邊緣。隨著它們一邊吐絲一邊爬上圓頂,這件作品也完成了。用人造植物做建築以玻璃纖維長絲為介質,由16個模擬昆蟲築巢的機械臂製作而成。

她希望在列印天然材料的過程中,加入進行了基因改造的微生物後,建築都可以像大樹一樣生長。用水果皮替代塑膠,使用的是Neri研發出的新型材料Aguahoja。成分在蝦殼、果皮中都可以找到。100%可回收利用,完全可以替代塑膠,壽命結束後可以在水中自然降解。這些探索代表了建築和設計的未來。




3D列印帶到時裝周上還與時裝設計師合作,製作了像第二層皮膚一樣的3D列印的裙子和斗篷。

「我在觀看Alexander McQueen的時裝發佈會時神魂顛倒的情形,不亞於我在顯微鏡下做科研的熱情。我不認為時尚只是時尚,生物只是生物,我也從不把建築、設計、文化割裂對待。

正因如此,團隊的作品既可能出現在現代藝術博物館裡,也可能出現在《Wired》《Fast Company》《自然與科學》的封面上。她對自然的興趣,從小時候就開始了。

她出生於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祖母有一個巨大的花園,坐落在山頂上,可以看到大海。這裡就是內利的伊甸園。三歲時,她就覺得雪花這種從天而降的物質好神奇,想要知道它為什麼會融化。



直到今天,這種三歲時的天真無邪依然存在。18歲那年,她選擇加入了以色列空軍。參軍後,在很小的年紀就要面對死亡,你的內心會跟自己作戰。大概是軍隊的鍛煉,她有一種勇敢的自信,讓她可以大膽地思考。

服役結束後,先是進入了醫學院。但祖母的去世讓她決定放棄醫學,因為覺得自己需要保護花園遺產。於是就轉去研究建築,後來又去攻讀設計計算專業的博士。




這一系列學科的變化,似乎已經預示了她此後的人生都會不循常規。她的作品亦如是。但一路上,她遭受過很多質疑:因為實驗室做的都是一些很超前的嘗試,我無法告訴你一開始有多少批評、嘲笑,但是我們依然堅持到了現在。

「因為這一切,只有當你相信魔法時,才會發生」「與眾不同需要很大的信心。你必須質疑自己才能創造,沒有質疑我就無法設計」

從業幾十年,她一直記得父親的教導:「當你創造的時候,你一定總是覺得有點不舒服,如果你覺得不舒服,只有你知道自己做得對。」

她很喜歡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好像無事是奇跡,另一種是好像事事是奇跡。」「後一種就是我。」她說。

選擇做容易的事,是人性。但係如果事事都順着人性,終歸平庸,這是我常常提醒我們的CEO及團隊。

做千篇一律的事,日日都看似一樣,不如不做,挑容易的工作來做,期待好的薪水待遇,卻從來不問自己為公司貢獻了什麼? 這不單純是生意邏輯,人生也應該如此。

做對的事,永遠比把事情做對來得重要。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