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 —— 緬甸的內戰,何時才會停?
自三年前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後,內戰至今仍未停歇,實力強大的少數民族武裝團體和人民防衛部隊在過去數月持續與軍政府激戰。因此2024年8月1日,緬甸軍政府宣佈國家緊狀態再度延長6個月,並表示需要為承諾已久的選舉做準備。
2021年2月緬甸爆發軍事政變,軍事將領們以「選舉舞弊」為由逮捕了包括總統溫敏、實質領導人昂山素姬在內的多名全國民主聯盟(NLD)成員,並推翻昂山素季所領導的民選文職政府,重新建立軍政府。
軍事政變引發了緬甸國內的示威活動,大多數和平抗議者遭到殘酷鎮壓,武裝分子則發起一波又一波的抵抗。抗爭從大城市如仰光和曼德勒開始,蔓延到全緬甸。軍警強力鎮壓抗議民眾,隨著各邦武裝勢力加入對抗軍政府的行列,全國遍地烽火,死傷無數。
軍政府奪權後,西方國家紛紛對緬甸實施經濟制裁,極端的通貨膨脹導致中產階級急劇萎縮,而內戰持續不斷也使數以萬計的國民無家可歸。根據聯合國統計,緬甸約有近300萬人流離失所,數以千計的民眾因內戰死亡。國內公共衛生系統完全崩潰,兒童疫苗接種基本上已經停止,瘧疾也大幅增加,專家們更擔心愛滋病和結核病的傳播。
如今軍事政變已過三年,緬甸軍政府正面臨取得政權以來的最大挑戰。外媒報道稱,過去數月,少數民族武裝團體和人民防衛部隊與軍政府激戰,並佔領了許多土地。按照估計,目前緬甸軍方控制的國內領土不到一半,但仍穩穩掌控緬甸中部許多地區,包括首都內比都。
緬甸內部戰爭由來已久
這並非緬甸第一次爆發內戰,但此次內戰之所以不同尋常,是因為緬甸的多數民族緬族中的許多平民也拿起武器,與幾十年來一直對抗軍隊的少數民族並肩作戰。
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獨立後,殖民地時期遺留的民族仇恨和猜忌,爆發為民族武裝分裂運動,成為了政府軍與少數民族衝突的起點。緬甸的七大少數民族族群,即克倫族群、撣族群、克欽族群、欽族群、孟族群、若開族群、克耶族群,都擁有勢力大小不等的武裝部隊。
然而,緬甸各少數民族武裝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矛盾。爭取民族自治權是各少數民族武裝合作的基礎,領土劃界和宗教文化的差異又造成了各少數民族武裝的分裂。
數十年來,在緬甸中央軍政府、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和國內外利益集團的參與下,這場持續至今的衝突對緬甸人民、社會和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直以來,國際社會鼓勵和推動緬甸恢復民主,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譴責緬甸的軍事政變和軍隊奪取政權,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則呼籲緬甸所有各方保持克制並進行對話。
緬甸問題錯綜複雜,聯合國秘書長緬甸問題特使作用獨特,肩負重任。希望特使深入瞭解緬甸特殊國情和緬甸問題來龍去脈,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平衡處理各方關係,從緬人民長遠利益出發,協助緬方找到彌合分歧的有效途徑。中方願提供支持和幫助,為緬甸實現政治和解和長治久安發揮建設性作用。
據聯合國稱,自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以來,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向緬甸軍隊出售了至少價值10億美元的武器。大量難民湧入周邊國家,鄰國泰國也對今年聯合國預計的四萬或更多越境難民感到擔憂。
緬甸局勢何時才能結束?誰會成為最終贏家?答案無法預測。但無論如何輸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人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