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底層翻身的第一步:遠離熟人


作家Adam Grant曾坦言,自己有過一段特別迷惘的時期。

每天過得庸庸碌碌,總是想要做出改變,卻又不知從何做起。直到某天,他看到一句話,頓覺醍醐灌頂:


當你身邊一直圍繞著你所熟悉的那幾個人,接收你所熟悉的那幾個觀點和認知。


你憑什麼認為現在的你,能夠比過去的你,擁有更好的生活?


一個人的水平和段位,不會超過和他最熟的幾個人的平均值。


真正優秀的人,不會一直陪著你在底層轉。而你想要從底層翻身,也必須從遠離熟人開始。

影響一個人最大的3個因素:習慣、認知、和離你最近的人。


培養一個好的習慣要幾個月,形成完善的認知體係要幾年。而如何對待離你最近的人,卻只在你的一念之間。


遠離熟人,不會立刻讓你的人生有所改觀。卻能逼你靜下心來,把時間用在真正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事上。


熟人之所以是熟人,就是你們在一起時彼此都沒變過。因此,當你想要做出改變,離開熟人是你最好的選擇。


這不是冷漠,而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


為何不能總和熟人黏在一起。有兩個真實的故事。



日本網友@Kiki畢業後加入創業公司。他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但薪水只有同行業的實習生水準。但同時,他也認可公司創辦人的能力和理念。


就在他糾結的時候,有位朋友開解他:不要為了工作,委屈自己的人生。


自以為深受啟發的網友立刻辭職,很快找到工作更輕鬆,薪水也更高的公司。結果不到兩年,那家創業公司宣布上市,就連當初他帶的小弟都實現了財富自由。


還有一位匿名網友,工作了兩年後覺得應該多存一些錢。偏偏這個時候,她的同事們天天拉她一起聚會、逛街。


看到她一臉猶豫,同事們還會開導她:年輕時只顧存錢,等錢存夠了你也老了玩不動了。這句話正中她的心坎,從此她又大手大腳花錢,再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後來父親腦溢血被送進醫院,每週光是醫藥費,就要花費幾萬人。這時的網友因為沒有存款,焦慮得大把大把掉頭髮。


很多時候,那些跟你長期相處的人,並不是故意要阻礙你的人生。只是他們所給的建議也就更傾向於讓你安於現狀。


常常和熟人在一起,你會有種被理解、被看見的欣慰。但時間久了,你卻會停滯不前,直到被平庸的人生綁架一輩子。


紅杉資本合夥人Doug Leone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從未意識到自己如此貧窮,直到我賺了一點小錢。



什麼意思呢?


原來道格經營過一家店,並且靠自己的努力,使得生意蒸蒸日上。在累積了一定的財富後,他有機會接觸一些投資圈的新朋友。


他們常常能用一頓飯的功夫,談成上億美金的生意。而這,相當於道格辛苦開店一百年的營業額。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在過去的圈子裡,算是混得最好的。但在這些人眼裡,他和他的那些老友,仍是身處最底層的一群人。


努力奮進,不是為了在熟人面前耀武揚威。


一直和井底的青蛙為伍,你就算跳得再高,也跳不出那口井。


法國畫家米勒,從小被周圍的人稱作天才。但儘管朋友的讚譽不絕於耳,他的畫在市場上卻一直無人問津。


他的生活更是窮困潦倒,甚至一度要拿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去換一雙別人穿過的鞋子。


35歲那年,米勒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城市。遊歷途中,他遇到了柯羅、特羅容等印象派大師。

 

對比他們的作品,米勒發現自己在構圖、色彩和線條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而朋友之所以會覺得他的畫好,只因為他們從未見過更好的畫。從此,米勒更加熱衷到四處遊學,主動結交比他優秀的畫家。


而在和他們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他的繪畫天賦得到了最大的表現。



當有一天你覺得身邊的知己變得越來越多,你就要有所警戒了。那是你的人生被緊緊困住的徵兆。


貴人,從不以熟人的形像出現;機會,也不會來自熟人的饋贈。


離開你熟悉的環境,主動接觸層次較高的人,才能照見自己的狹隘與不足,將差距化為進步的動力。


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提過一個潛水理論:淺海有小魚,深海有大魚。


當你發現周圍總是簇擁著一群小魚時,不管你遊出多遠,你都仍是在淺水區徘徊。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你永遠不能指望,那些和你過著相同生活的人,能讓你的生活進階到更高的層次。

離開那些人,才意味著你將邁入新的階段。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