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底Tesla和Nvidia必須注意這3點 (二)
接下來分析抄底英偉達之前你必須知道的三點:
首先,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任何對 Nvidia 的分析都必須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之上:加速計算的廣泛應用潛力遠比單純的 AI 投資回報更為重要。這不僅僅是關於人工智能帶來的短期收益,而是關於如何通過加速計算徹底改變多個行業的未來。
目前看起來,許多大型金融機構和經濟學家對人工智能的投資回報率的擔憂已經深入人心,並且投資者也開始相信它。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人對人工智能未來回報的瞭解是:一無所知!
Mark Fuckerberg 很好地闡述了這一點,他將 Meta 的 AI 投資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非常明顯回報的實用型 AI 投資,另一類是更具投機性的長期生成型 AI 投資。
作為一名經歷過互聯網泡沫的投資者,我們深知市場的奇跡通常是給那些有耐心、能夠堅持正確時機的人準備的。
當年,很多公司在股市暴跌時被打上泡沫的標籤,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些公司多年後不僅存活了下來,還成長為市值驚人的巨頭。
現如今,我們誰也無法準確預見AI革命的最終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科技巨頭們正爭相下注這一變革的未來潛力。市場總會經歷波動,但真正的投資機會往往隱藏在那些暫時的動蕩中。而我們要做的,是在不確定性中尋找那些真正具備長期價值的增長點。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分析師們如此關注黃仁勳對 Nvidia 增長的看法。他並未像批評者那樣將焦點放在短期 AI 投資回報率上,而是更宏觀地看待 Nvidia 的潛力。他提出了一個更廣闊的加速計算框架,從中勾畫出了 Nvidia 的未來增長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黃仁勳並沒有提供具體的增長數字,而是將傳統數據中心的市場規模——大約1萬億美元——作為基準,勾勒出 Nvidia 的發展藍圖。
儘管這種沒有精確數字的展望讓一些人感到不安,但我認為,當一個行業的影響力足夠深遠時,基於大趨勢的分析可能比具體數字預測更有意義。正如黃仁勳所說的那樣,從更高層次看待問題,正是 Nvidia 未來取得更大成功的關鍵。
1萬億美元的傳統數據中心價值是 Nvidia 增長的一個合理基準。全球前五大數據中心的物業、廠房和設備(PPE)總值超過6500億美元,每年折舊額為280億美元,表明這些設備更新週期為4-5年,因此1萬億美元的估值具備合理性。
Nvidia 的增長邏輯基於傳統 CPU 計算向 GPU 加速計算的轉變,而 Blackwell 系列正是這一轉型的重要標誌。目前看到的僅是初步跡象,未來潛力巨大。
Nvidia GPU 的真正優勢不僅體現在 AI 前沿,還在於傳統數據中心的轉型需求。由於成本、功耗和效率等因素,數據中心工作負載勢必轉向加速計算。我們計算得出,現有1萬億美元的數據中心每季度貶值約430億美元,維持這些設施的成本非常高。如果數據中心向加速計算過渡,這一成本將進一步增加,為 Nvidia 的擴展帶來機會。
與 Blackwell 帶來的前景相比,Nvidia 當前的業績可能顯得相對溫和。Jensen Huang 將 Nvidia 的機會精准定位於1萬億美元的現實市場以及數百億美元的 AI 市場,這表明 Nvidia 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不僅限於 AI,而是全方位的計算市場擴展。
第二點,我們來看 Nvidia 的營收增長問題。
Nvidia 之前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全球對人工智能、圖形計算和數據中心技術的強勁需求,但隨著市場逐漸成熟,增長的難度自然也增加。
華爾街的分析師們都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現在大家在討論的是,Nvidia 要繼續保持過去那樣的爆發式增長,可能需要更多的外部推動力,比如進入新興市場、拓展產品線,或者加強供應鏈管理。
對於我們美股投資者來說,這也是個值得關注的信號。Nvidia 的未來增長雖然還有潛力,但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特別是在如此高的營收基數上。
第三個問題,我們要討論的是不同產品之間的“侵蝕效應”。
隨著新一代 Blackwell 的推出,市場開始擔心上一代 Hopper 芯片會受到多大影響。畢竟,客戶可能會更期待功能更強大的新產品,從而減少對現有產品的採購。在財報會議上,公司雖然表示 Hopper 在今年下半年的出貨量會持續增長,但卻沒有給出明年關於 Hopper 的任何細節。這自然引發了市場對這個系列未來走向的不確定性。
不僅僅是需求,Hopper 的供應鏈問題也是華爾街的重點關注點。因為目前 Blackwell 芯片的推遲出貨,Hopper 需要填補業績空白,這也意味著 Hopper 的供應情況將直接影響 Nvidia 未來的營收表現。這讓 Hopper 的供應鏈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因為這些不確定性選擇暫時觀望。
對投資者來說,這種產品交替的“侵蝕效應”是很現實的問題。隨著新產品的發佈,舊產品的需求勢必會受到影響,而供應鏈問題更是能直接拖累公司的業績表現。所以,如何權衡 Hopper 和 Blackwell 之間的出貨和需求變化,將成為 Nvidia 短期內能否穩住業績的關鍵。
以上三個問題詳細分析了英偉達在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利好與利空,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家公司的前景與挑戰。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儘管英偉達當前的股價出現了波動,但這絲毫不影響它作為一家卓越公司的事實。每一次下跌,實際上都是一次絕佳的入場機會。
好了,本文到這裡就結束了,你對特斯拉什麼看法,你會抄底英偉達嗎?什麼時候抄?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