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行報告 —— Z世代正在佔領VC圈
著名科技投資者、Forerunner Ventures的創始人Kirsten Green曾為她的風險投資公司舉行過一次公開招聘,相比起繼續在矽谷圈子中招募,她希望能拓寬管道,招募到一些新的人才。
而收到的簡歷讓她很是驚訝——是的,在收到的幾百封職位申請中,大部分都來自同一個群體:23歲以下,幾乎沒有任何行業經驗的Z世代們。
Green從中選擇了兩位年輕的投資者,她告訴CNBC:現在的世界看起來不太好,而Z世代們想要改變它。
沒錯,越來越多有抱負的Z世代們開始整頓VC圈了——這群年輕人不Care傳統的觀點,即風險投資人得是一個成功的創始人或資深的技術高管。拋開這些履歷或經驗的束縛,年輕,怎麼不能算是入局的資本呢?
Z世代們認為,自己的年齡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迎合那些面向年輕受眾的初創公司,與同為Z世代的創始人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他們說:創業和投資的門檻從未如此低,我們這一代人非常清楚自己擁有的機會。
Slack群聊誕生的年輕VC聚集地
提到Z世代的年輕VC們,就不得不提到這樣一個Group:Gen Z VCs
2020年9月,23歲的Meagan Loyst剛剛大學畢業,一隻腳踏進了VC行業。她希望跟同齡的投資人們建立聯繫,便發佈了一個帖子。隨著帖子被越來越多人閱讀、轉發,不少年輕的投資人找上門來尋求交流。
於是,她建立了一個Slack群聊,並給它起了一個強悍有力的名字:Gen Z VCs。
而如今,Gen Z VCs已經由一個小小的Slack群聊,變成了一個由來自80多個國家的27,000多名年輕 VC、天使投資人、創始人、創業愛好者和有抱負的VC組成的超大社區。
Loyst希望這個組織能夠成為科技和VC領域的年輕人們合作、建立友誼、共同學習成長的中心場所,通過種種舉措,讓Z世代的視角與聲音能夠被VC圈看見和聽到。
作為兩家頂級投資基金(General Atlantic,資產管理規模800億美元;Lerer Hippeau,資產管理規模15億美元)最年輕的員工,Meagan Loyst在董事會中代表了她這一代人的聲音:Z世代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具有創業精神,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注重價值觀,並且不接受現狀。
Loyst現在也持續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各個領域的財富500強公司、高管、創新團隊、基金和初創企業提供諮詢和建議,並擔任各類頂級會議的主旨發言人,絕對稱得上是Z世代VC圈的大女主。
2021年,25歲的Alana Goyal在三藩市創辦了自己的VC Basecase Capital。如今,她管理著三檔基金,共計9900萬美元。Alana與年輕的技術人員和科學家建立了深厚的連結,做這些優秀開發者們最早的合作夥伴。
今年,她也憑藉著自己的實力登上了Forbes 30 Under 30榜單。
在Alana看來,那些年輕的人才沒有機會接觸到老一輩的投資人(不排除他們不想跟老傢伙們一起工作),而她則成為了Z世代的貼心VC夥伴,這些優秀的人才在想要創業時,也會第一時間給她打電話。
做VC?哪有這麼複雜
從分析師入行,被資深OG們帶著做行研、看項目,學習VC的運作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自己的行業理解與識別能力;直到n年後,能夠獨立投出明星項目,成為合夥人or自立門戶。
那麼Z時代風投人絕對是另一種速通畫風:
他們更早就耳濡目染了VC的概念,在社交媒體上關注了各類知識博主,對矽谷、馬斯克、Apple這些故事如數家珍。在VC的風潮中,他們一路跳關,立志做到出道即巔峰。
從大學開始做風投
Z世代的VC夢在大學期間就已經被激發出來了。
一家名為Dorm Room Fund的風投基金,在First Round Capital的支持下,把投資的寶押在了大學生的身上。他們在校園中廣泛招募學生擔任”優質公司“偵察員,收集那些被學生VC們pick的初創企業;同時為學校中的創業者們提供各種幫助。
自2012年成立以來,Dorm Room Fund已經投資了300多家公司,並與250名學生星探合作,其中76%的學生後來都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或在風險投資公司工作。
Dorm Room Fund CEO Molly Fowler表示:與Z世代學生合作的一大優勢在於,與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不同,他們不會陷入模式匹配(Pattern-Matching)的習慣中。他們不會對創始人或優秀公司有嚴格的規定。
這讓我們能夠做出比傳統投資者更具風險的投資,而這些投資確實帶來了回報。
對於Z世代VC公司來說,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2020年就通過了一項規定,擴大了私募投資管道。規定增加了新的個人類別,允許更多投資者參與私募發行。
這樣一來,Z世代的VC家們就可以根據其專業知識、經驗或認證成為合格的投資者。
VC這個賽道,好闖嗎?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同學都對VC這個行業產生了興趣。VC的確是一個非常香的行業:薪資高、平臺大、出路廣。
在這個行業你可以通過做投資學到很多企業經濟本質的知識,接觸到前沿的行業訊息和商業模式,利於鍛煉自己的business sense以及對市場和商機的敏感度。同時Working hour相比投行也會更合理,也是非常好的機會work with smart people。
雖然VC圈確實存在著因為公司規模不大、技能和素質要求極高而很少招應屆生的情況,但今時不同往日,VC也正在開始吸納年輕血液!
畢竟VC這種早期投資、看重賽道未來價值的機構,最怕的就是落伍和不接地氣。
想進VC,需要掌握什麼?
想要進入頭部VC,不光需要你有相應的Technical能力,還需要你在簡歷上能展現出相關的實習經歷,你對市場的獨到見解以及能在BQ面打動面試官的能力。
舉個例子,像VC在面試中會問到的一類問題是: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說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商業模式。所以平時對新興產業/品牌是不是有瞭解,商業嗅覺是不是夠敏銳都很重要。
一般VC這樣的買方招人時比較看重的有以下幾點:
學校
肯定是希望候選人能來自于非常好的學校。
經驗
能夠有投行的背景,或者是有PE/VC的背景作為打底。
Hard Skill
尤其是像一些Mega Fund招人時會把hard skill寫得非常具體,比如說你要懂財務報表分析,你要會搭建 finance model,你就會做財務模型,你要能夠完成一些基礎的行業研究的工作,能夠分析報告。
如果申請國內VC,則更prefer master,
面試也會更Qualitative並且fit-focused。特別是面試初創公司,比起Financial
models,會更關注Candidates對具體行業的資訊處理能力、快速瞭解行業能力、有效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research skills,以及對市場的敏感度和行業見解。
同樣,創業和VC一樣,對於許多同學來說也是一個有誘惑力的領域,畢竟誰不想自己當老闆呢?但創業的風險顯然更大:Exploding Topics資料顯示,高達90%的初創企業都會失敗,10%的新企業甚至無法撐過第一年。


.jpeg)
.png)
.webp)
.webp)
.webp)
.webp)
.webp)
.webp)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