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冇撚用,慘被同齡人甩下(三)


天下間最愚蠢的事,就是對年輕人腰心腰肺講道理。

沒有一個人會覺得自己蠢、自己廢,個個都覺得自己是人生的腦細,能吃苦,能成功,次次能買中Moderna,Nvidia,至少當妳第一次踩屎時,妳的仍然不會改變這種樂觀的假設。

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點相遇,結局完全不同。沒有人天生懂事,懂事都是社會教出來的。

然而,經過職場3-5年的消磨,你會發現,困難比你想的要大,社會比你想的要殘酷,生活比妳想得更難,但同時,只要你堅持下去,妳仍然會發現,其實自己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變得更強。

「成人」是一個很重的話題。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過於辜負青春。如果自己的青春放不出什麼光彩,其他東西都會失去魅力。

趁還年輕,在沒有束縛的情況下,應該勇於挑戰自己,嘗試各種的可能性。等到中年,拖家帶口小一派位就不便放開手腳行動了。

很多人也許會說年輕的時候,沒有錢,去哪都寸步難行。年輕時,有錢才不正常,畢竟官二代富二代還是少數,沒錢才正常。妳可以有各種方法去賺錢,去實現一個小小的願望,比如去日本見一個心儀的偶像,去緬甸上註香,這樣的經歷才值得令人稱讚,不論結果如何,也會令自己難忘終生。

人最怕的不是死,而是後悔。年輕時,就要有該擁有的生活,譬如交友、戀愛、旅行等等。現實束縛,思前顧後,錯失良機。外面的年輕人,有想法膽又大,不受限的去追夢。有一種大不了一切從頭開始的領悟。

許多人的青春都奉獻給了四個字: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地上中學、大學、讀Master、研究生,找工作。

妳願意放手讓孩子的不務正業嗎?妳可以讓她們盡情的玩嗎?如果不是,妳如何看見他的天份?

妳怎知你的小孩有過人之處?六點起床為了趕7:30的上課鐘聲;五點的放學,為了趕課後的補習,連晚餐都在保姆車上吃。 8、9點回家不是為了睡眠而是繼續讀書。禮拜六、日有心算、珠算、書法、小提琴跟非洲鼓、芭蕾舞。不敢也不想問妳孩子有沒過人天賦了。只敢問:他瞓夠未?

歐美媽媽放手讓孩子玩,所以容易發揮天賦,領導世界,孩子的信心是這樣聚砂成塔;妳們用力讓孩子努力死背,然後還要不准冒險,不做出頭鳥,努力的做世界工廠,做公務員,一生做港豬及樓奴。

「知不易,行更難」是我們對於未來的描述。

美國的著名財經雜誌中有《財富》Fortune,到了小學才知道這個《財富》英文Fortune,兼有財富和幸福之意,可見幸福與財富如此密不可分。

英文中Investor這個詞可以翻譯為投資人、投資者,也可以譯為投資家,但在中文的語境裡,投資人和投資家卻存在著巨大差別。

如果一個人以投資為職業,在經歷了市場週期性考驗之後,依然能戰勝大市且取得絕對收益,並以此解決了生活中的財務問題;同時將投資知識傳播於大眾,使之造福社會,且幫助一眾社會家庭通過投資達至財務自由的境界,為社會的和諧穩定作出一份貢獻,這樣的人被稱為投資家應是無可厚非了。

有些人說選擇是一種幸福。我認為每個人均有選擇,問題是有多少人會真的順從心中選擇,選擇一條自己真正熱愛和屬於自己的道路,因為你心裡的選擇可能會違背一般人的看法,這條路走下來是孤獨的,前路總是茫茫的。

明白人見盡明白事,無需再多問,因為凡是經歷了過去二十年資本市場的人都知道其間的風風雨雨。

上下40年年間,在整個世界遭受火山爆發、海嘯、地震、暴風雪、ISIS、911、核洩漏、乾旱、洪水、SARS、金融危機等重重打擊,以及經歷瘋狂、驚慌、恐懼、絕望等非人境遇之後,先後被老董及689, 777騙的香港人,當初的每一個100萬最終成長為正回報的有幾多?

諸位心中有數。

年輕人僅僅是暫時的「貧」,卻不「窮」。雖然沒樓也沒有什麼錢,不確知未來在哪裡,有的只是青春、熱情幹勁與理想,沒有錢財,胸懷遠大卻不能小,之後的二十年,將理想演繹成現實。

林肯曾言:沒有誰能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新階級晉昇路徑:開局是地產、中場是教育、終局是時間,投資的成功道路只有兩條:一是成為像巴菲特那樣的人;二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樣的人。根據社會分工的原則,絕大數人並不必親力親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對我們而言,應該積極的思考:階級競爭的本質是什麼,終局是什麼,下一步如何佈局?開局是地產,一勞永逸;中場是教育,價值提升;終局是時間。教育是階級競爭的工具,是提升成功概率的武器,是靜態走向動態。

因為,有了房產的中產階級會發現,有限的頂層位置,依然關閉著。權力和資源的分配都是動態的。當全部的精英都聚集在倫敦矽谷華爾街,妳們的子女在同一起跑線競爭,沒有超過其他人的教育,只靠房產根本無法提高勝出概率。

這些年裡,從核彈、半導體、電腦、互聯網、Fintech、生物醫藥,金融市場,哪一項不是頂尖高知識分子和頂層階級全面收割,落後分子,二等國家二等公民只有看的份兒?智商稅才是這個地球上最重的賦稅。

地產的估值支撐,是農業思維形成的長期慣性:土地意味著一切。恰好,地產可以參與信用的創造。在過去20年裡,凡是參與政府共同做市,擴大房地產行業稅基的開發商和囤房者,都撬動了大量財富。得益於此,到資本氾濫到處投資,只花了不到30年。

如今,大家對高價持有的物業也給予了越來越大的回報希望,可是接盤的儍仔和資金更多了嗎?和上兩次股災太像了。

選擇用房地產捍衛階級,這一幕,我們都見過,這是1997年的翻版。當全社會60%以上的財富都在固定資產上的時候,幾十萬億級別獲利盤的規模是根本無法兌現的,一旦集體兌現,就仆街了。

千萬不要犯上低級錯誤。



留言

熱門文章